“變了變了,李石佛終於變招了,看來在這場氣勢和心理上的比拼中,最終還是小強佔到了一點上風嘛。”
李小強和李石佛的決勝局比賽,當比賽進行了1個多小時以後,由於雙方一直在“複製”第4局比賽的程序,並且進度極其緩慢。那麼這樣一來,“誰會主動先變招?”就成了本局比賽第1個焦點。
實事求是的說,在圍棋的佈局階段,特別是在李小強和李石佛這種級別的較量中,有些棋在具體招法上也許有值得商榷的餘地,但要說會下出明顯的臭棋或壞棋,這種可能性也基本很小。因此在這個階段,研究室內並沒有過多去探討局面的好壞,分析具體技術上的得失。而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雙方精神層面的較量上。
特別是當聶旋風和曹燕子等“權威人士”分析過比賽雙方的心理後,研究室內甚至瀰漫了這樣一種氣氛:好像誰先變招,誰就會在氣勢上處於下風一樣。
因此在上午11點10分左右,當整個棋局進行到第23手棋,當李石佛終於開始變招,雙方在氣勢上的較量好像也暫時告一段落。因為李石佛的這步棋,整個研究室的氣氛為之一變,張大記者更是就開始興高采烈的在那大呼小叫了,好像李小強已經壓過了李石佛一樣。
“呵呵,我說小張你也不用在那高興太早,要知道,這盤棋是李石佛執黑先行,作為先手的一方,那麼在選擇變化的時候總是更主動一些。因此由黑棋主動變招,這其實非常正常,也很好理解。並不能認為小強因此就已經佔據了上風。雙方勝負的關鍵,最終還是實力的比拼,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招數上的較量啊,老聶,你來跟大家講一下。黑棋的這個變招怎麼樣?”
說這話的是羅教練,等他看到李石佛的這步棋以後,他馬上就是和中方代表團的其他成員探討起這步棋的具體用意。其實不僅在中方陣容這邊,在韓國棋手那邊同樣是這樣。的確。由於在前面22步棋的程序都和第4局的一模一樣,在前天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對這裡的變化拆得很清楚。因此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李石佛率先變招的這步棋自然會成為大家探討的焦點。
“嗯,現在看來。李石佛對自己第4局比賽採用的佈局好像也是不夠滿意啊。他剛才下的這步棋,其實就是對自己前一局下法的修正,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改進。從技術上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李石佛的這個選擇不錯。他的這步棋,從態度上來說顯得更積極一點,也更注重於實地。這樣一來,我認為整個局面可能會導向更加均衡。。。”
聶旋風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後,大家都在細細品味他話裡面的涵義。不過要了解聶旋風話裡的意思,那就必須把第4局比賽的佈局那出來做個比較,如果有這個參照物的話。聶旋風的話其實就很好理解。
在第4局比賽中,說穿了就是一句話,就是李石佛的“堅實”對抗李小強的“靈動”。這是兩種不同圍棋風格的對抗,也充分展示了兩人不同的技術特點。甚至可以這樣說,不僅是在第4局,在李小強和李石佛整個系列賽的對抗中,兩人都在努力的展示自己的技術特長。這兩種不同風格的較量,一直都是比賽的主旋律。
一般來說,圍棋中不同風格的下法,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比如武宮正樹的“宇宙流”和趙治勳那種極端實地派。每種下法都有各自的優點,當然也肯定存在缺點,你很難說清楚那種下法更好,這裡面最關鍵的。還是看你怎麼運用的問題。其中最高明的運用,那當然就是在實戰中充分展示自己這種下法的特長,把自己這種下法的缺陷或者破綻儘量隱蔽起來。
比如剛剛結束的第4局比賽,其實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李石佛選擇的是一種“堅實”的下法,這也一直是他的一個主要技術特點。這種下法的好處,那當然很多人都知道。圍棋中所謂的“堅實”,那就代表他下的圍棋中漏洞極少,你很難找到他棋形中的破綻。當然,這樣下法的缺陷同樣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很多情況下,你選擇“堅實行棋”,那麼就意味著你的行棋步調比較緩慢,如果你掌握不好其中分寸的話,那麼所謂的“堅實”,很可能就是“緩著”的代名詞。
比如在第4局比賽中,大家為什麼會認為李石佛開局不利呢?那就是有很多人認為他開局的下法偏“緩”了,他這種下法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在開局以後,他在實空對比方面大幅度落後。這要不是他後來下出“名手”,他用一步妙手“控制”住李小強,然後把目數上的差距一點一點的彌補回來,那麼本次決賽很可能在上一局的時候就已經全部結束了。
因此可以這樣說,在上一局比賽中雖然是李石佛贏了,但是他肯定也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從棋局的整個程序來看,李石佛其實一直扮演著一個苦苦追趕的角色,他在最後關頭才實現了成功反超。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當一名職業棋手在比賽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少人願意下成那樣。雖然說李石佛一直是個特例,他依靠自己強大的後半盤功夫,在後半盤實現反超的戰例比比皆是。但是他在上一盤比賽中,他肯定也見識了李小強同樣超強的後半盤功夫。可以想象,李石佛在第4局比賽之後,他同樣也會覺得後怕,他會覺得用自己慣用的贏棋套路未必保險。因此在今天的決勝局比賽中,他率先做出改變,他現在的想法也很好理解,他想在佈局階段就下得積極一點,他有意注意一下實空對比方面的平衡,不讓自己一直處於一個“追趕者”的角色。以上這些,就是聶旋風他們對李石佛這步“變著”的解讀。
“真是有趣,有了石佛的這步棋以後,整個局面就會顯得比較均衡吧?那麼今天我們是會看到一盤“功夫棋”嗎?如果真下成這樣的話,那我還是更看好石佛的。因為石佛什麼都會,對於這樣的“功夫棋”,石佛同樣非常擅長。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棋盤上的巫師”會不會答應了。”
面對李石佛的“變招”。除了中方人員在那分析裡面的深層次涵義外,韓國棋手這邊同樣也在議論紛紛。說這話的,是今天特意從漢城趕到比賽現場的徐奉洙九段。韓國棋手這邊的判斷和聶旋風一樣,雖然李石佛的下法總體上還是以“堅實”作為基調。但是他的這步棋明顯更加註重平衡。這種所謂的平衡,就是圍棋中“地”和“勢”的平衡。因此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開局很可能形成一種相對“均衡”的局面。而圍棋中所謂的“均衡”,說穿了,就是大家常常說的“功夫棋”。
說起來有趣,要說在目前的世界棋壇中,“功夫棋”其實還是主流。無論是日本“六超”他們的對局,還是中國聶馬他們的棋譜,這種較量“內功”的功夫棋比比皆是。唯有在韓國棋壇,由於他們最活躍的那幾位,例如曹燕子,徐奉洙和劉昌赫他們幾個。他們的棋風是一個比一個好戰,一個比一個暴力。要不是他們國內出了一個李石佛的話,一個在青年時代非常推崇林海峰和聶旋風的李石佛。那麼在韓國的國內棋戰中,類似於這樣的“功夫棋”反而比較少見。
“韓國棋手普遍好戰,不過據說這位李石佛是個異類。相對來說,他和很多中日棋手的棋風比較相似,他還是比較喜歡這種均衡局面的。從他贏曹燕子他們的棋譜來分析,應該說他也比較擅長這種局面。那麼小強呢?大家認為小強擅不擅長這種局面?或者說,小強願不願意配合對手的意圖?在這個決勝局中和對手較量一下內功?”
就在比賽還在上午的時候,面對李石佛的主動求變。李小強當然必須花點時間來尋找應對之策。不管怎麼說。現在畢竟還是上午,比賽才剛剛開始不久,還遠遠沒到勝負的關鍵處。那麼觀戰室的氣氛就不會那麼緊張。就在李小強還沒有落子的時候,大家開始猜測起李小強下一步的選擇。
可以這樣說。儘管現在是李石佛主動求變,儘管大家也認為他比較擅長今天這樣的局面。但客觀分析棋盤上的形勢,也沒有人認為李石佛的黑棋現在就已經佔據優勢了。李小強現在做出的選擇,可能只會導致棋盤上出現不同的格局,暫時不會影響棋局的優劣。因此大家探討起這樣的問題,大家還是顯得比較輕鬆。
“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只要是到了棋盤上。小強那就是一個極端主義分子,大家可以回顧一下他的光榮歷史,他就好這一口,在這方面他也是劣跡斑斑。大家說是不是這樣?因此要我說啊,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考慮的,即便按照普通的進行,小強也沒有不好的理由,但他肯定會想辦法打破這種均衡。。。”
聽到張大記者說出這樣的話以後,在場的中方人員都笑了。的確,自從李小強進入職業棋壇一來,特別是他進入職業棋壇的初期,由於李小強非常清楚自己的“功力不足”,因此他總是喜歡把局面導向複雜化。雖然在最近一兩年來,李小強下棋沒有以往那麼“極端”了。但是他留給大家的印象還在。而且李小強的很多勝局,往往都伴隨著很多很激烈的變化。那些極端手段給人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像什麼“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類的東西,在李小強以往下的圍棋中幾乎是難得一見。那麼這樣一來,不擅長下“功夫棋”,至少是不喜歡下“功夫棋”。是李小強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呵呵,要說小強不喜歡下功夫棋,這倒是有這種可能。但要說小強不擅長下功夫棋,如果要有誰存在這種想法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發現當小強在國內棋戰中碰到馬小的時候,或者碰到錢大的時候,他就非常喜歡和他們兩位下功夫棋,而且就算是單純較量內功的話,小強和他們兩位也是勢均力敵。比如在去年,小強和馬小下了2個五番棋,兩人各取一個頭銜。基本算是平分秋色。在那兩個番棋賽中,兩人就多次出現比拼功力的場面。這就是一個明證。”
“哦?看來老聶觀察得蠻仔細的嘛。那麼你認為,小強這盤棋也有可能就這樣按部就班的繼續下去,和對手泡一泡細棋。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