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李小強非常想知道答案。在這樣的攻防戰中,基本上是沒有辦法“作弊”的,李小強在這裡面下的每一手棋,都是他現階段真實水平的體現。李小強很想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到底怎麼樣。憑藉自己目前的“功力”,能夠和一位日本“中九”抗衡嗎?
很顯然,這樣的問題不好回答。這樣的問題很“虛”。正是因為很“虛”,所以才是李小強真正想知道的。他心裡非常清楚,不解決自己“虛算路”的問題,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高手。
這樣的問題不好研究。哪怕是在覆盤的時候都不好研究。因為在作戰的時候頭緒太多,裡面每一個選擇都像是一個分岔路口。想把每一條道路研究清楚的話,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
好在圍棋還有另外一種研究方法,那就是“不看過程看結果”。後面雙方的覆盤,就好像是假設羽根先生搶到了那步先手,雙方在續下這盤對局。
如果羽根先生搶到了那步先手。這盤棋的最後結果到底如何呢?
經過長時間的覆盤,大家意外的發現,即使就是這樣,羽根先生想贏下這盤棋也很難。羽根先生即使搶到了那個先手,整個局勢也是非常的微妙。
當棋盤上形成了“雙活”以後,可以認為整個棋局進入了官子階段。這個時候,雙方的實空對比差距不大,由於那個“雙活”,棋盤上所有的孤棋也消失了。一般來說,只要雙方沒有孤棋,就可以認為雙方的“厚薄”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搶空”,這樣一來,一個先手的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這一盤棋有點不一樣,雖然雙方都沒有孤棋了。不過還是可以認為李小強的白棋“厚”一點。白棋的“厚”,是體現在劫材方面。
由於那步“大頭鬼”的存在,黑棋在區域性雖然可以脫先。只不過,後面李小強每下一步“緊氣”,就成了李小強的劫材。而且是非常大的劫材。在棋盤上,只要自己的劫材絕對有利,在棋盤上就可以製造種種抵抗手段。這就是:
“劫材多也是厚!”
經過大家研究發現,如果李小強在後面製造“劫爭”。整個局勢並不能說是“黑棋好”。黑棋想要避免“劫爭”的話,在行棋的過程中必然縮手縮腳。
一切都已經水落石出了。在那個延綿了100多手棋的攻防戰中。李小強沒有“搶到一手棋”,半手棋還是搶到了的。
這裡有一個很簡單的比較,李小強搶到了先手,可以認為羽根先生的棋“厚”,羽根先生的“厚”,是沒有辦法抵消李小強一個“先手”的。反過來,李小強的“厚”,卻可以抵消羽根先生的“先手”。
毫無疑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
在那100多手的攻防戰中,是李小強稍稍佔了一點上風。
李小強用自己的真實水平和一位日本“中九”對抗,也可以不落下風了!
知道了這個結果後,李小強異常的開心。是的,他非常開心!
李小強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細。自己就像張志東說的那樣,自己只是一位“好戰分子”。李小強從來就不認為自己的“力量大”。相反,李小強常常為自己的“力量”發愁。
要知道,李小強最初接觸圍棋的時候,他也是在日本圍棋理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李小強的“童子功”,其實也是日本圍棋。想把後世的一些先進圍棋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童子功”裡面,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再難也要去做,也必須去做!”
這是李小強的信念。他認為,這是自己重生一次的最大意義。李小強正走在這條道路上。
“哎,你這個臭小子,你今天怎麼能夠這樣呢?看你平時還是很懂事的。你今天覆盤的舉動,可不算有禮貌啊。。。”
覆盤結束後,一行人離開了日本棋院。在路上,羅教練不停的嘮嘮叨叨,他在埋怨李小強。
李小強醒悟過來,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剛才的舉動,發現自己還真的“不夠禮貌”。
在棋手覆盤的時候,一般贏棋的一方會比較客氣一點。常常讓對手“覆盤勝”。
李小強剛才一直沉浸在棋局中,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研究得失上面。倒是把“覆盤勝”這樣的事忘記了。
“呵呵,我以後儘量注意。。。”
想通了這件事情以後,李小強不好意思的抓抓頭。
“哈哈哈,這樣的事是沒有什麼好注意的。我剛才只是開玩笑。作為一名職業棋手,沒有人真正喜歡“覆盤勝”,你剛才那樣做,是希望可以減少自己的“覆盤勝”。我相信,你的對手是可以理解的。。。”
是啊,對於一位棋手來說,“覆盤勝”這樣的東西有用嗎?
李小強繼續走在路上。(未完待續。
PS:上午發了半天沒有發出來.也不知道是不是起點後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