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慕餘馬上答應了出錢的事,他原本就打算墊付這錢。不僅如此,他還拿出兩萬兩額外的銀子孝敬王爺,希望能成為睿王爺的門人。
胡來當然不敢答應,但承諾回京後一定幫方家美言。方慕餘很識時務,馬上奉上白銀兩千兩,讓胡來很高興,同時也高看方慕餘一眼。
這個民間大戶的少爺很懂事,再加上攀上睿親王,將來一定有出息。
而抹乾淨痕跡的事,三人商量後,覺得可能留下的痕跡的,基本上只有沁雨畫舫。
雖然樊無期知道,南家人也知道其中的奧妙,但是給他一千個膽子,他也不敢把這事說出口,如果他說了,那他自己就該成為‘痕跡’了。
最後,他們決定由樊無期帶人,對沁雨畫舫的丫頭和船工實施滅口。
胡來到衢州的當天,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妥當,第二天他就回京城去了。
……
又過了四天,朝廷的正式旨意傳達到了衢州。
和老鍾叔預想的一模一樣,皇上、皇家、朝廷真丟不起這人。
朝廷的旨意是以明詔的方式下達的。
所謂明詔,就是公開宣示。把朝廷或皇上的意見或決定告訴大燕王朝的所有人,類似於現在的政府官方表態。
那皇上的意見是什麼呢?
把旨意中華麗的辭藻和囉裡囉嗦去掉,直接寫成容易懂的文字可能更好一些,應該沒人想在網文中看一段生澀的文言文。
皇上說:“劉文正是個好官,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工作認真。在這次‘查察秋事’的工作中,他深入鄉村田野,為了完成朝廷的任務,夜以繼日地工作”
“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劉文正依然用堅強的毅力,努力堅持,為江南的秋收工作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幸的是,由於工作過於勤奮,劉文正的身體終於被壓垮,某年某月某日殉職於衢州,舉天同哀”
“我們要想劉文正學習……”,後面再一大堆。
一通胡說八道,睜著眼睛說瞎話。
不僅如此,皇上還下旨要求門下省會同吏部,將本次劉文正的事蹟彙整合冊,正式發行天下。
為了表彰劉文正的功績,皇上還下旨追封劉文正為‘忠勇郡王’,劉文正生前始終上不得檯面,死後終於風光了一把。
到此為止,皇上把這件事情做了一個完美的終結,所有人都開心,大家都發自內心地高頌‘皇上萬歲’。
後來,許多說書先生有感於劉文正的忠勇英武,將他的故事編成評書,在各地的酒肆、茶館廣為傳說。
在經過幾代說書人的努力後,忠勇郡王劉文正終成一代名臣,國家棟梁,許多百姓將他的牌位置於家中,奉為神明。
……
潘金蓮終於有了她的貞節牌坊,而且牌坊上還刻了一篇催人淚下的傳記。
其實我覺得,潘金蓮的傳記,真沒必要寫太多,這個人的事情有什麼可說的?
一句話就夠了,夠的不能再夠了:“大郎,吃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