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仍舊沉浸在《鐵血丹心》帶來的那種金戈鐵馬,蕩氣迴腸的意境之中。
幾乎大部分的觀眾都知道,下一個樂章,即將再次迴歸舒緩的慢板中。
古典音樂的樂章之間,經常會是這樣一快一慢,或是一激烈一平和。
不然極其容易造成審美疲勞。
而內容,也要如同文章的段落那般起起伏伏。
鋪墊,發展,高潮,結束。
只不過,似乎是有些不一樣。
西洋樂團完全沒有任何的動作,反而是中心圓臺的民族樂團開始動了起來。
這難道是要在樂章之中,插入華國的民族樂嗎?
所有人的頭上似乎都出現了大大的問號。
本來這樣跌宕起伏,充滿氣勢的交響樂,如果插入的下一章樂曲,音色上相距甚遠,那麼很容易造成一種擰巴的感覺。
李文音笑了笑,來到了民族樂團的正中心,盤腿坐了下去。
面前放置著一張矮些的小案板。
案板上,放著一個不算很大,卻很奇特的彈撥樂器。
左邊琴絃密集,右邊寬鬆,呈散開狀,豎七根弦,橫有十三個被稱為“徽”的銀色圓點。
華國民族傳統樂器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樂器。
充滿智慧的華國先祖,認為音樂是聖潔的,可以潔淨人的思想,所以要和諧的使用八音。
而李文音面前的,正是八音之一,金、石、土、革、絲、木、匏、竹中的絲!
古琴!
有史可查便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傳承。
伏羲造琴,舜帝定五絃,文王增一弦,武王亦增一弦。
又稱瑤琴,玉琴,以及......七絃琴!
受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承認的世界文化遺產!更是華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在場的許多老外,從未曾見過這樣的樂器。
“這是古箏?”
“好像不是,有點不像!”
心裡產生的疑問,此時沒人解答。
而華國的觀眾們卻只感覺到一陣陣的驚疑。
“李文音?他啥時候會彈古琴了?!”
“好傢伙!趁我們不在,你又偷偷的解鎖了新技能!”
“反正只要別禍害我們鋼琴小提琴的難兄難弟,你玩什麼樂器都可以。”
“學古琴的哭聊,不會又要炫技吧,這麼冷門的樂器,都逃不過李文音的魔爪嗎?!”
在網友們沸沸揚揚的討論中,音樂也演奏了起來。
此時,似乎有清脆的泉水聲響起。
老外們一愣,旋即仔細觀看,也沒有看懂,是什麼樂器散發出的神奇音色。
民族樂團中形形色色的樂器,壓根就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