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戰績不達預期,球隊需要做出改變,我們決定,送出德隆蒂韋斯特和厄爾沃特森,從快船得到蘭迪弗耶……”
於是,首先離開的,是德隆蒂韋斯特和厄爾沃特森。
這兩個原本被寄予厚望、現在拉胯到沒有卵用的控衛,被丹尼費裡打包,送去了快船。
兩個相加近500萬美元的合同,還有2年合同總計850萬美元的蘭迪弗耶。
李恪看到官宣的那一刻,首先想到的,就是弗耶的特點了——
這是一個組織能力平平,突破能力也基本沒有,但投**準,身體素質不錯,對抗能力出眾的雙能衛。
巔峰賽季在森林狼,場均16.3分3.1個籃板4.3個助攻。
但和快船簽下這份2年850萬美元的合同後,弗耶的表現平平。
因此,在丹尼費裡接洽後,快船果斷選擇解套,一份兩年合同換了兩份拆解過後的到期合同。
而對騎士而言,一個身體壯碩的雙能衛,能夠提供一定的投射屬性,就是最完美、最適配三巨頭的角色球員了。
即便是李恪,也不得不承認:騎士季中補強的第一步,成功了……
騎士的動作接二連三,時隔一天,他們官宣了連續的第二筆交易。
三年級大前鋒jj希克森被送走,騎士得到了莫里斯埃文斯。
這是一筆三方交易,參與交易的主要是老鷹和奇才。
老鷹把越老越拉胯的邁克畢比送去了奇才,搭上了喬丹克勞福德和莫里斯埃文斯,以及一枚明年的首輪,從奇才換來了柯克辛裡奇和希爾頓阿姆斯特朗。
騎士只是插進去,用年輕的希克森,換到了原本應該去奇才的莫里斯埃文斯。
希克森的優點就是年輕,88年出生的他和李恪一樣,才22週歲。
年輕就代表著潛力,本季至今,在騎士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希克森場均也有4.5分2.9個籃板入賬。
願意試一試這位還算年輕的大前鋒的球隊不在少數,重建中的奇才就在此列。
莫里斯埃文斯,李恪的德大學長,當年李恪參加選秀時的模板。
這傢伙的風格特點,就不用過多的介紹了,只需要知道,他能投,且防守也不差。
但現在年紀大了,油箱裡的油,其實已經見底了。
只能說,對騎士而言,莫里斯埃文斯是他們急需的那一類球員。
兩筆交易過後,騎士的大名單從15人變成了14人,卻勉強湊出了一個尚且可用的輪換陣容。
後衛四人,蘭迪弗耶、丹尼爾吉布森、埃迪豪斯和韋德。
鋒線四人,安東尼帕克、莫里斯埃文斯、樂邦和波什。
最後,中鋒位置,瓦萊喬首發,大z和丹皮爾的替補不變。
這套輪換陣容,看上去也稍稍有了一點戰鬥力,丹尼費裡已經盡力。
接下來,他只需等待交易截止日後的裁員潮。
裁員潮指的是賽季進行到中期,很多季前做了補強,到了季中卻發現自己的補強毫無卵用的球隊,會裁掉那些容易妨礙自家年輕球員成長的老將。
比如,賽季初還在堅持的掘金,阿泰、巴蒂爾甚至比盧普斯都有可能被裁。
再比如,剛剛交易得到邁克畢比的奇才,也有可能裁掉邁克畢比。
騎士等的就是這波裁員潮,利用裁員潮,再籤幾個有實力的老將,縫縫補補之後,角色球員陣容的問題就不大了。
李恪其實是看好騎士三巨頭的上限的,他覺得比熱火三巨頭高。
因為騎士三巨頭有瓦萊喬,而熱火三巨頭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合格、靠譜的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