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被逼得想起了家鄉味道。
這一聽,相偉榮笑著道:“好,早茶就要慢慢吃慢慢耗,那個舒坦!”
上輩子在鵬城住過兩年,開的車子還是雙牌,自然也去過N次香江。
粵式早茶,不錯!
至於他為什麼會怎麼說,還貌似對粵式早茶挺熟悉的樣子,其他人都沒想著要刨根問底,犯不著。
起來快兩小時,都餓了,燒餅不錯,趕緊整。
吃完口乾,想找冷飲這會還沒,倒是賣大碗茶的出來了。
一人一碗,“咚咚咚”下去,相偉榮都沒管泡這茶的茶葉到底是個什麼貨色,至少解渴,爽!
上輩子上了年紀後,自個喝茶,要麼是剡縣本地賣一百多、兩百一斤,本地產的綠茶“輝白”,那個汁水濃。
職業駕駛員時期留下的習慣,出門茶杯裡泡輝白,但得是春天第一批出的最新貨,即濃又夠清爽。
在家喝,就是是本地山區茶農那產價800一斤以上,頂級貨,外頭賣至少買個七、八千,甚至兩萬以上一斤,清明前出的“明前龍井”中的頂級貨。
龍井還得是剡溪北面山上產的“越鄉龍井”,全是芽才行,一片葉子都還沒長那種。
茶園海拔要在300米以上,每天早晨雲霧包圍,南山片區出的都覺得缺了點啥。
挑,不是一般的挑!
西湖龍井?
剡縣人誰喝那個呀,只有在送外省朋友的時候,會問要不要給你整部分西湖龍井的包裝?
出了產區就貴死人的明前龍井,就算是友人送的,人家十有八九還會分出一半再去送人。
搞不同包裝,名頭問題。
至於相偉榮自己,喝茶有本土優勢,都挑到同個縣產區,都要看地形、水汽條件、光照和炒制工藝的程度。
其它茶葉,不喝的。
喝完茶,轉回來再拿車,看到停車位置邊上,有人圍了個圈。
這大上午的,已經有人圍觀。
這是有人要公開練習摔跤,大概這是天橋這一片,改開後最先自發恢復的傳統技藝場面。
當然,這會不是賣藝,而是自發的群眾體育鍛煉。
看了一會,一幫年輕人輪番上陣切磋,還有上了年紀的老師傅在一旁指點,充滿活力。
天橋,它正在慢慢恢復。
注意到那個瘦瘦的小夥子也在看熱鬧,手上還拎著個自己之前注意到過的民國名家賞瓶。
覺得好玩,就走上了過去,主動問了句:“兄弟,眼光不錯,你也喜歡這些老物件?”
這位正看摔跤呢,感覺到有人靠近,一聽這話,這才注意到和他說話的是誰。
有點出乎意料,但還是很快就接話:“還行,剛開始喜歡,可比不上您幾位。”
“好好玩,這一行有前途,別像那些販子一樣,賺點差價就給賣了。
收藏古玩,多收多藏是正理。
你慢慢玩,先走了。”
就打個招呼,沒頭沒尾,反身就走。
好玩,找到點上輩子提點年輕人的感覺,還是對這位,真好玩!
其實...
被自己搞得有點莫名其妙,覺得碰上個怪人的這位,才比自己小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