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在攻下成都後,把來不及逃出城去的蜀王朱至澍一家,全部圍在蜀王府中,意圖將他們一網打盡。
這蜀王朱至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孫,據說曾秘得黃白之術,家裡十分富有。也正因為他這麼有錢,讓張獻忠貪婪之心大起,決定將蜀王一家全部掃滅,從而盡吞其家產以為已用。
張獻忠部兵馬攻佔成都後,張獻忠又親自帶兵圍攻蜀王府,朱至澍見大勢已去,突圍無望,遂與妃嬪、宮女等投井自殺。
其後,他的屍首被張獻忠部下撈出,張獻忠恨其死不投降,遂手刃其屍,切成數塊,再與其他屍首一道,扔入錦江中餵魚。
遂後張獻忠便將蜀王府作為自已的皇宮,在這裡開國建基,成立大西王朝,並自稱大西皇帝。
建國後,張獻忠繼續四處用兵,征戰四方,意圖擴大地盤,從而改變現在僅侷促於西川一隅的緊迫現狀。
張獻忠首先與李嘯的唐軍翻臉,派了三萬精兵,向東進攻重慶下屬州縣,卻被唐軍安和尚的第二鎮兵馬,以逸待勞,打得大敗而歸,三萬精兵僅有兩千餘人順利逃歸,從此之後,再不敢有任何東進之念。
東進遇挫後,張獻忠隨即向北進兵,命義子艾能奇帶5萬兵馬攻打李自成所據的漢中,卻又被白廣恩擊敗,不得不又灰溜溜退回西川。
只有在最近,張獻忠在向北向東紛紛遇挫後,開始向南用兵,攻擊那駐守川南的明將曾英。
只是那曾英也算是明朝的一員良將,雙方在川南至雲貴的邊境之地你來我往,打了個難解難分,各有損失。除了拿下了兩個堪稱雞肋的小縣城外,張獻忠卻也未佔得甚大便宜。
故而,在他聽到明朝派了使臣來與自已商談要事的訊息,第一反應就是煩躁與厭惡。他暗暗想到,這些該死的明狗,此番來西川,只怕是沒安什麼好心。
於是,張獻忠不及多想,立刻下達將湯有慶這幫使臣全部就地斬殺,以儆效尤。
不過,在聽到張獻忠這道命令後,他手下那四大義子之首的張可望與大將軍白文選,皆是竭力反對。
他們對張獻忠說,這明國使臣,自江南一帶千里迢迢而來,若是見都不見,就把他一刀斬了,未免顯得我大西國肚量狹窄,有失國格。不若且聽聽看他此番前來,到底有甚目的,將來再作打算,亦是無妨。
張獻忠聽了二人勸誎,細思一陣,亦覺有理,遂採納其言,就在蜀王宮大殿之上,接見弘光政權使者湯有慶。
當看到臉色發黃目光兇狠的張獻忠,有如一隻蹲坐的老鷹一樣,踞坐在那高高的龍椅上時,湯有慶明顯哆嗦了一下。他又下意識地四處張望了一番,看到整個大殿中的大西朝文武群臣,內心更是愈發不安。
張獻忠斜眼俯看,卻見湯有慶正戰戰兢兢地呆坐在階下,一雙眼睛卻不住地四下亂瞄,一副十分心虛底氣不足的模樣,不由得令他心下愈發鄙視。
“你姓甚名誰,來我大西何事?”張獻忠目露兇光,沉聲喝問。
湯有慶聞言一震,那胖乎乎的臉上,驚懼之色愈發明顯,顫聲回道:“稟大西皇帝,在下此來,是奉我大明弘光監國與首輔馬大人之命,特來請求貴國與本朝結盟,共同對付那與你我二國,不共戴天之逆賊李嘯!”
聽到對面的湯有慶,竟開口稱呼自已為大西皇帝,張獻忠不覺一愣。
而當他聽到,湯有慶此來的目的,竟不是來與自已商議兩國關係以及爭奪地盤,而是求自已發兵去攻打那明朝的唐王李嘯,張獻忠一時間,真懷疑自已是不是耳朵聽錯了。
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整個朝堂之下,瞬間陷入無聲寂靜。
孫可望、白文選等人,皆沒有想到,湯有慶這個明朝的使臣,上得朝堂之上,竟是要對張獻忠說出這等話,一時間亦皆回不過神來。
湯有慶見到這大西王朝的朝堂上,眾人皆是一副極為吃驚的模樣,以為自已言語有誤,又急急補充道:“皇上,各位,在下以來,真的是專為兩國結盟,攜手共滅那反賊李嘯之事而來,除此之外,再無他意啊。”
張獻忠臉上泛起詭異的笑容,直直地盯著他,冷冷地拋了一句:“操!那李嘯,不是你們明朝的唐王麼?與你們堪稱蛇鼠一窩,都不是什麼好鳥!怎麼的,你們自家內鬥起來,卻要來我大西勸求結盟,豈非笑談?!”
湯有慶見張獻忠這般發問,便知他對現在明朝國內情況尚不瞭解,於是他又急急地將李嘯如何擁立重興皇帝,如何私自擴充兵馬,如何挾迫天子,如何逼壓天下群臣,如何弄得天怨人怒,最終自命為清流與正統的弘光政權,在忠臣義士的輔佐下,在南京正式成立……
湯有慶繼續道:“那賊廝李嘯,自恃兵馬強盛,羽翼豐足,便矯發聖旨,統其虎狼之師南下。可嘆反賊其勢甚大,一路追亡逐北,橫掃東南,我朝軍兵,實難抵其鋒。可憐弘光監國及諸位正臣,在南京故都無法立足,才不得不倉皇辭廟,遷都福州,冀由鎮南侯鄭芝龍之忠勇軍兵,與逆賊李嘯暫相抗衡……”
令湯有慶沒想到的是,張獻忠聽他說到這裡,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