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兵,前面便是紫禁城了。”
李嘯隨著曹化淳等一眾太監,離開永定門甕城,一路北行,從正陽門進內城,經過棋盤街、燈市、城隍廟市、內市等熱鬧場地,再從麗正門進入皇城,再經過承天門,全體人員在此下馬,再步行過了端門,便終於來到了紫禁城的正式入口,午門。
聽了曹化淳的輕聲介紹,面對著面前那巍峨浩大的紫禁城,這座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成就的巨大建築群,李嘯心下,感慨萬千。
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處。明朝皇帝自謂應天承命,故將皇宮定名為“紫微宮”(紫禁城之名由此而來)。
整個紫禁城皇宮的範圍,周長六里一十六步,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面積0.72平方千米,為南北向的長方形。宮城內壓在中軸線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築物,以乾清門為分界,分為前後兩部分,即前朝**。前三殿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殿)、華蓋殿(同上改為中極殿)、謹身殿(同上改為建極殿),後三殿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宮城周圍有護城河,寬達52米,稱為御河。
明朝的建築師們,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後名太和殿)佈置在中央,供皇帝會見朝臣及重大儀式所專用。奉天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象徵天闕三垣。三大殿下設三層臺階,象徵太微垣下的“三臺”星。
以上是“前廷”,屬陽。以偶陰奇陽的數理,陽區有“前三殿”、“三朝五門”之制,陰區有“六宮六寢”格局。
而“後寢”部分,屬陰,全按紫微垣佈局。中央是乾清、坤寧、交泰三宮,左右是東西六宮,總計是十五宮,合於紫微垣十五星之數。而乾清門至丹階之間,兩側盤龍六個列柱,象徵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宮之間的閣道六星。午門在前,上置五城樓又稱“五鳳樓”,為“陽中之陰”。內庭的乾清宮為皇帝寢宮,與皇后坤寧宮相對,在寢區中的乾陽,為“陰中之陽”。
明代的建築師們,一直秉持這種中國獨有“陰陽合德”建築思想,成就了皇宮紫禁城獨特而宏大的中國韻味。
見得李嘯發怔之狀,曹化淳心下暗笑。
他已見慣了,那些第一次來到紫禁城下的官員們這副同樣的神情,紫禁城散發出來的那種天家威嚴氣度,足以讓每一個第一次來到它面前的人,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威壓之力。
畢竟,這裡可是大明帝國的心臟,是整個帝國最高權力所在之地。
就連當年曾為大明龍虎將軍的努而哈赤,也深深地被大明紫禁城的氣度所震懾,這個長於東北冰天雪地荒山野嶺的酋長,在覲見明朝的萬曆皇帝時,那態度堪稱畢恭畢敬。
曹化淳當然不會想到,其實李嘯並沒想那麼多,他僅僅是在思考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罷了。
因為御花園在後殿乾清宮一側不遠,離景山亦是頗近,李嘯一行人便繞過前殿,徑過後殿而去。
繞過前殿後,李嘯注意到,在前殿的東南處,復有一大片建築群,在這片建築群的一塊空地上,一個頭戴飾著東珠的元青色羊絨韃帽,身著繡著三爪團龍的天青色對襟小襖配藕色褲子,腳上是千層底的布鞋,一身打扮是利落乾脆,透著一股子昂揚勁氣的七八歲小孩子,正與一群小太監,在空地上玩得正歡。
見李嘯扭頭眺望,曹化淳笑道:“李總兵,那位便是太子爺,這塊兒宮殿,便是太子所居之東宮,從前往後,依次是東華門,文淵閣,體仁閣,文華殿,端敬殿。。。。。。”
李嘯久久地凝視著,那個正與一眾小太監們歡樂奔跑的孩童朱慈烺,聽著他遠遠傳來的咯咯笑聲,表情十分複雜,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
隨後,李嘯又在曹化淳的引領下,繞過了巍峨宏大的前後宮殿群,又轉了幾處巷子,才終於到了皇帝正在其中休息的御花園內。
李嘯注意到,這御花園,面積雖不甚大,卻是匠心別具,曲徑通幽,在一眾巍峨肅然的宮殿建築中,有如一個靈動而別緻的存在。
李嘯等人一路行過,只見香花異草,虯榕翠綠,假山聳峙,碧池瑩澈,一派旖旎風光。花園中從景山引來的一股活泉,激越清透,環流不息,灌溉花園的各處草木。園中更有不知身在何處的宮女彈琴吹弦,樂音琅琮,誘人暇思。
在一個名叫洞天閣的小亭處,曹化淳緊急教了李嘯一些,等會如何覲見皇帝的禮節,然後便帶著李嘯,直往皇帝憩息的翠華亭處。
李嘯遠遠地看到,一個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鉸金翼善冠的年輕人身影,正在亭中閒坐,手中端著青花描龍精瓷杯,正目眺遠方,自斟自飲。他的身後,兩名小太監正手執拂塵,垂手侍立。
這個人,便是崇禎皇帝了。李嘯心下暗道。
“皇上,山東赤鳳總兵李嘯,已遵諭令,前來此處覲見皇上。”曹化淳先行一步,入亭內通報。
“臣,山東赤鳳總兵李嘯,叩見吾皇陛下,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嘯嘴中大聲唱諾,一邊按曹化淳所教禮節,在翠華亭外,行三跪九叩之禮。
“哦,原來,你就是那個李嘯啊。”
聽了年輕皇帝那充滿疲憊的聲音,李嘯心中不由得一抖。
“李愛卿,且平身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