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來看熱鬧的有不少是帶著孩子來的。
為了教育孩子以後要跟沈修遠好好學習,也想前來沾沾喜氣。
中秀才沒三年都會有很多人,但是每三年卻只能出一個案首。
更何況,自從沈修遠一連三次考試都中了案首?
若是能沾上喜氣,說不定自家的孩子也能考中秀才。
他們也不想著能跟沈修遠一樣中案首,只要能考中就成。
沈修遠也給那些前來看他的孩子們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國家要有人才才行,不僅要有文臣,也得有良將。
從個人方面來說,那是要建功立業。
對於國家來說,少年強則國家強。
所有的人心裡都十分感動,因為他們發現沈修遠同其他的人不一樣。
他的見識、心胸都同一般人不同。
那些少年們本來只想著考功名的,但是現在被沈修遠說的都想報效國家了。
這些人走了之後,里正和王大爺也來到了沈修遠家。
沈修遠依舊客氣的接待了他們。
不日他就要離開這裡了,日後就是見一面少一面了。
兩人倒是沒有這麼多愁善感,而是來跟他商量河灣村田地的事的。
“不如將咱們村裡的地都掛在你的名字下,將來就可以免了納糧了。”
沈修遠立刻說:“里正爺爺,這可使不得?”
“莫非你中了秀才,就不為村裡的百姓考慮了?”王大爺面上一虎,顯然對沈修遠的態度很不贊同。
他中了秀才,怎麼能忘記村民呢?
“二位請坐,聽我慢慢說。”沈修遠請兩位坐了下來。
兩人都有些不高興,但還是坐了下來。
“這對咱們河灣村來說,那都是天大的好事你為何不同意?”
“我不同意其實是有原因的,咱們納糧為了供應那些當差的人,還有一部分的糧食是被拉去當軍餉的。
若是人人都有此想法,那些保家衛國捨生忘死的將士們又該吃什麼喝什麼?”
“少了咱們河灣村的糧朝廷又不會窮上,但對咱們河灣村的百姓來說,那就不一樣了。”王大爺不以為然的說道。
“這麼說確實沒錯,可是王大爺你忽略了一點。
朝廷讓上交公糧,就是有無數個像河灣村這樣的小村落交在一起的。
雖然每個村子交的糧看起來杯水車薪,可是村子多了積累在一起就成了一大堆的糧食,就能養活邊疆的將士們。
所以保衛國家匹夫有責,並非口喊口號,也並非是說每個人都要上陣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