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妙的是,因為這是一次對所有臣子的統一拔擢,其他人連反對都不好提出,只能接受。不然就是與滿朝臣子為敵,那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只此一招,就可看出孫璧雖然看似只會帶兵打仗,可真論政治手腕,也是相當厲害的,至少已經可以憑自己的身份壓制反對聲了。
“溫衷……”孫璧在把這些細節都說完後,又特意點了李凌的名字,讓他不得不站將出來,在所有人羨慕嫉妒的目光裡,彎腰應道:“臣在。”光這稱呼,就足以顯出他君臣二人關係之非同一般了,那可是隻稱表字的關係啊,堪稱殊榮。
“先帝在時就曾授你三司使之職,用以統攬戶部及轉運司財政大權,不過因北方再起戰事之故,你被派往幽州坐鎮,所以此一官職並未真正落實。而現在,北伐已成,你更是有大功於朝廷,朕意欲就在京城開闢三司使衙門,以你為主,統攬一切財稅大事,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臣多謝陛下信任,定當盡我所能,使朝廷財稅之事不出差錯,使國庫豐盈,百姓富足!”李凌當即大聲應道,這正是他希
望獲得的職權,也是之前就已經和孫璧商定好了的。
早在歸京路上,兩人就對孫璧登基後的事情有了一個初步的打算。當時李凌就以後世的眼光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若要真正掌握朝廷大權,有三樣東西是絕對要拿捏在你手上的。”
“哦,卻是什麼?”
“一是槍桿子,二是印把子,三是錢袋子。也就是軍權,政權,以及財權!”
孫璧在仔細思忖後,也不禁深以為然地點頭:“說得好,如此看來,我現在已經可以將兩樣完全掌握在手了。北伐一戰,無論邊軍還是京城禁軍,都已和我一心,軍權自然在握。哪怕我真在登基後抽不出太多時間來,也可將之託付於可信之人,比如承志!”
蕭承志雖然並沒有跟隨回來,而且還因戰斷了一臂,但無論是在軍中的聲望影響,還是對孫璧的忠誠,都已經足夠說明他是最理想的控制軍權的人選了。
至於財權,他都不用多說的,因為眼前就有一個遠超如今天下人的存在:“你本就被父皇封為三司使,此番又立下大功,我便可名正言順地將朝中財權交付於你了。”
孫璧真就說到做到,來時所說的話,在登基後,便立刻落實,敲定了李凌三司使,統攬戶部和轉運司大權。而更妙的是,這官職還真是之前孫雍所封,使得那些臣子縱然想要反對都拿不出個合理的說辭來,最後只能是無奈預設。
接下來,又有一些官員得到了確實的好處,其中有之前就是英王黨的人,也有一些是在朝中素有好名聲的。等到這些恩澤於下的封賞都敲定後,才有禮部官員上前奏道:“陛下,時辰差不多了,還請您扶先帝靈柩前往下葬吧!”
“自當如此!”孫璧當即就從龍椅上起身,領了群臣出了大殿,轉到偏殿停靈處,又行了跪拜之禮後,才在早準備好的哀樂隊伍的吹吹打打下,跟著靈柩一道,向著宮外而去。
此時已將近中午,而這些君臣將徒步前往城外帝陵,將孫雍的棺槨正式放入其中。這可是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必須得由新皇親自出面扶棺才能成行,所以才會一直拖到今日。
於是,隨著眾人排著隊伍向前,哭聲也已響成一片。不管是真哭假哭,有淚無淚,反正在全城百姓看來,本朝君臣對先帝那是相當敬重與不捨的,新的皇帝更是哭得成了淚人,渾身顫抖著還需要人扶,幾次趴在先帝棺槨上久久不願起身,實在是至純至孝啊……
不過其實絕大多數臣子都心裡明白,這一切都只是演給他人看的戲而已,先帝都死了有一月了,又有誰真能如此傷心呢?
倒是李凌,心中還真有幾分傷感,畢竟這些年來孫雍對他還是不錯的,雖然他身為君王其實並不合格,也不是個好父親,但對他的猝死,還是叫人心中發酸,久久難以釋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