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紛紛側目中,一位儒生打扮的素衣老者慢悠悠撫須登臺,至案前拱手鞠躬一禮,無言無語無聲坐下,耷拉著眼皮,調整了一下紅布桌上的幾樣物件,又端過茶盞輕抿一口,潤潤嗓,盡顯雍容風度。
老先生手執醒木猛然拍下,“咣噹”一聲頓時聚攏食客耳音,原本慵懶無神的雙眼驟然睜大,精光爆射。
“道德太上三清,功名三皇五帝,萬載滄海化桑田,王朝頃刻興亡。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定場詩一出,意氣風發,觀眾紛紛叫好,老先生放下醒木拿過摺扇,又賣個關子。
“千古悠悠事,江山萬里圖,王朝更迭幾許?天人回首幾何?是幾壺英雄酒,幾行美人淚?是幾番離人愁,幾段曠世情?諸般愁緒,千種滋味,說與何人聽?”
語罷,老先生將摺扇交與左手,觀眾已開始高聲起鬨。
有說要聽晉國內戰的,有說要聽英雄列傳的;有說要聽天人傳奇,有說要聽當世豪雄;有人好奇九州千萬傳奇,有人獨鍾神隱種種神秘……
更有居心叵測者,瞥江楓一眼後,點名直指要聽雲霄殿萬般傳說。
江楓對此一笑置之,諸多試探,他皆不管不顧。不過他自幼喜歡聽故事,而今聽此開場便知,今日即便只是聽書一段,也已值回出門一遭。
待觀眾情緒越發高漲,老先生手上醒木一落,立堂定音。
“今日開案,不說英雄亂戰,不說天人豪雄,不說諸多傳奇神秘,只道那楚地傳承千年的曠世盛禮——‘文武道會’,說一說那名傳九州十三地的列位天驕俊才!”
席間又是一陣拍手叫好,江楓側耳聆聽,所謂“文武道會”他聞所未聞,不過聽名字應與文府和武神殿有關,他自然好奇。
老先生慢飲一口茶,待群情稍定,才緩緩說道:“既說文武道會,則不得不先提及時下最熱門的真仙血石之爭。此石自天而落,越九州,落於十三地,因兩位返虛人仙靖宇子和噬皋的爭奪而一分為二,經文府大小姐親自判定,鑑為真仙血石。”
座下不少修士不知其間秘幸,此時才終於恍然大悟,難怪真仙血石已得其主,如今卻又再次起紛爭,原來兩位禁忌大能都只得一半。
老先生又道:“正因二位返虛人仙只得真仙血石一半,不敢貿然煉化,又慮人強奪,故而蜃樓一役,人仙靖宇子以真仙血石為餌,誘出幕後窺視者,設下陽謀,逼噬皋乃至長生宗族齊聚紫微帝城,一爭真仙血石。卻說這靖宇子此謀一出,便立於先手,紫微帝城難免一場驚天大戰。”
觀眾皆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再欲續聽,但此事終究不過一個引子,老先生並未贅述之念,點到即止,又開下文。
“然既真仙血石之爭將至,紫微帝城眾修為何仍不見避戰之兆?各宗族安之若素,其緣由正是這文武道會!”
“這文武道會之起源,還需追溯至文府與武神殿千年糾纏不休之爭鬥。話說昔年古周滅,文府立,武神殿卻趁機強奪古周王朝近半底蘊,因而與文府結為世仇。只是經年爭鬥,兩宗死傷難記,底蘊層出,損耗巨大,長此以往,家底再如何雄厚,也將至於一空。
“故而,兩宗暫時罷鬥商議,約定以甲子為期,於七夕之日以文評武戰的形式劃定雙方勢力範圍,暫作休養生息之策。後文武道會由形式漸成傳統,文府與武神殿更是廣邀天下宗門共赴盛會,論道切磋,共探仙道玄機,至今數百年已逝,文武道會卻已成為十三地數一數二的曠世盛會。”
江楓默默點頭,才知文武道會之始源由來,只是這武神殿已滅,難道文武道會依舊未變不成?
老先生隨即為他解了惑:“此盛況一直持續,直至18年前,文大小姐滅武神殿,文武大統,世間再無武神殿,天下眾修曾以為楚地再無文武道會,誰知數年後,文大小姐廣邀宗門世家,再開盛會,重定文武道會之約,改甲子之期為十年之期。
“再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十年一度文武道會,也不再侷限於各宗大能之修論道切磋,而是由各宗族遴選出門中二十歲下天驕弟子,在文府主持下武戰論高低,旨在評定天下俊傑,凡九州十三地符合要求者,縱為雲遊散修亦可參與。
“此外,凡於文武道會中優勝之天驕均可得獲各大宗族設立的豐厚獎賞,不但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日後更可得到宗門大力栽培。若為雲遊散修,也可藉此機遇拜入長生宗族,當今文府五散仙之一的‘月痕公子’,正是於十年前文武道會上一鳴驚人,正式拜入文府的。”
江楓暗歎,到底是見聞不足,如此盛會他竟至今日方知,難怪近來於文府閒暇時常見府中修士忙裡忙外的,原來正是為了籌備文武道會,自己竟疏忽至此。
老先生又道:“如此十年之期已至,不日便是七月七日,文武道會,當世天驕齊聚,定又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盛會!”
席間一人忽然問道:“十年前參與文武道會者均已逾齡,當今天下,又有哪幾位青年俊傑可得天驕之稱呢?”
老先生微微一笑,手中醒木一拍,朗聲道:“客官稍待,今日借說文武道會之機,與列位一論當世天驕,且聽老夫為爾等細細說來。”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