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潛和尚雙手合十,輕聲的說到,“老太師嚴重了,您才是國之柱樑,貧僧也不過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蔡清卻是笑眯眯的看著智潛和尚,依然是淡然的說到,“自古貧僧貧僧的叫著,可也沒見你佛門就真的清貧多少,佛主金身,那可都是錢啊,更何況還不單單是這些東西,那廣福天下數千頃的良田,也難怪你們一個個得道高僧都是紅光滿面,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啊!”
蔡清這話說的可是有些誅心。要知道現在可是崇道抑佛,尤其是在蔡清秉承宣和帝帶的意思,收繳了爛陀寺山下的財產之後,更是令天下側目。
一個只是十多年前才開始興旺起來的寺廟,竟然足足清點了出了多達三百萬貫的財貨。更別說山上的爛陀寺寺內財物,也由於爛陀寺的配合或者說是預設,封山的爛陀寺躲過了檢點寺廟這一出。
可顯然,身在東京城內的大相國寺,躲不過去。
眼紅大相國寺的人太多了。
單單那城外多達數千頃的良田庇護在大相國寺名下,這筆財富便是整個東京城爭相要咬一口的肥肉。宣和帝查封之後,自然會處置,到時候他們這些人完全可以上下其手,用極低的價錢買下。
土地才能立本,傳家,授業。
更何況還是東京城外的良田,這麼大的財貨,不單單宣和帝眼紅,其他世家大族也是眼紅的很。
蔡清眯著眼,望著智潛和尚。
智潛和尚的神色不變,淡然的說到,“佛渡天下有緣之人,有人一心向佛,虔誠奉獻於佛前,這似乎是沒有什麼吧,又非巧取豪奪,怎麼就成了我佛門的過錯?”
“真的麼?”
蔡清只是淡淡帶的反問了一句,然後端起旁邊桌子上的茶盞,慢悠悠的喝茶。
端茶送客,這種時候,智潛和尚怎麼可能離去?
只能是裝作看不懂蔡清的意思。其實對於蔡清來說,智潛和尚去與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相國寺的財貨必須理清,這是宣和帝交代給他的任務,也是他成為宰相的代價。
這是宣和帝的要求,又何嘗不是世家大族官宦鄉紳們帶的要求?
大周朝鼎立二百載,人口膨脹,土地兼併,到了何種地步,哪裡還有什麼地方可供他們侵佔的?能夠開墾出來的地方几乎都開墾出來了,能被圈佔的也都已經圈佔,可無寸進之財,那些人怎麼會滿意?
崇道抑佛,未必就是因為宣和帝的結拜義兄乃是國師,道門第一人。
財帛動人心!
懷璧其罪!
如果不是十多年前金剛將軍問法禪師的崛起,怕是現在的一幕,十多年前就發生了。
智潛和尚望著蔡清那毫無波動的臉色,似乎也知道底線,不由的嘆了一口氣,“因果輪迴,難道老太師就不怕業力報應嗎?”手機使用者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