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虛幻在這裡,他當然知道李謙的想法。那張彥正乃是宣和帝的心腹,更是宣和帝藉以平衡蔡清和沈巽兩位宰相的利器,這剛剛上任便被御史臺拿下,先不說帝王顏面的問題,單單是打破他的佈局,那就必然有人要承擔這個責任。
李謙,正合適!
這便是官場,這也是規則!
誰也無法改變,也無法避免的。
正所謂妥協、交換而已。
沒有絕對的贏家!
只是,虛幻更加明白一點,那就是御史臺的李謙一旦被拿下,那麼御史臺便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戰場,也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是蔡清和沈巽,乃至宣和帝都要眼紅的所在。
尤其在御史臺秉承起職責,彈劾掉一位相公的時候!
自從大秦始皇帝陛下設立三公,御史大夫之職便是越來越弱,到了隋朝乃是前朝,再到現在,宰相之威早已經膨脹的極其兇悍,相反作為制衡的御史大夫卻變成了虛銜!取消宰相,或者雙相,又或者再多設副相都無非是皇帝要制衡宰相的意思,可作用呢?
微乎其微!
現在虛幻藉著這個機會,直接讓御史臺彈劾參知政事,如果事成,那麼以後這地位……
可想而知。
只是,虛幻不想把御史臺這個怪***給宣和帝,也不想交給蔡清,至於沈巽,虛幻想了想,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因為虎兕出柙,用之為善則為善,用之為惡,則其禍久矣!
大周朝堂之上,三方大勢力:宣和帝、沈巽、蔡清,任何一方都不適合在現階段掌握御史臺!
慢悠悠的藉著月光,虛幻開始向著自家的小院走去。至於今天的收穫,不可謂不大。蔡清那裡雖然很早之前也有不愉快,被算計了一把,可實際上即便沒有蔡清,單單就蔡硯的性子,虛幻也定然會發生衝突。而現在達成了諒解,也算是一大進步。
而勸解蔡清同沈巽之間的爭奪算是第二樁好事,大周的穩定才是虛幻要的,也只有保持大周的穩定,他才有不到十年的時間去準備應對那政和國恥,大商,大魏,那才是勁敵!
但攘外必先安內,這是原則。
而後最大的收穫可謂是御史臺。
御史臺的發力,定然可以掀起張彥正,而後御史臺的地位,影響,也必然成為制衡大周相權和皇權的最大的法寶,因為這些出身苦寒的文人,只有剛正不阿,才能讓他們迅速的在大周朝堂上站穩腳跟,即便是他們這些小小的言官御史們不清楚,身為御史的領袖,李謙和下一任的御史領袖也定然明白這一點。
這一樣一來,大周朋黨朝爭才能儘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
想到這裡,虛幻微微的一笑,只是片刻之後,他便有些錯愕了,因為前面一輛馬車正在街頭的昏暗燈籠下靜立,不用問,等的自然是他!
只是,他是誰,竟然會這般清楚自己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