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
宋桓一愣,有些意外的看向虛幻,要知道他其實還沒有把虛幻看在眼裡的,與李東相比,虛幻沒有家世,沒有靠山後臺,即便是有個問法禪師在後面,那也不過是十幾年不問世事的老和尚而已。
更況且這虛幻還有求於自己,所以他在正式讓李東表態之前,便順口問了虛幻一句。
說是順便,其實是早有預謀。
宋桓以為虛幻絕對會答應,因為這對於他們兩人來說都是合則兩利的共贏。宋桓可以藉助虛幻拉近與佛門的關係,而虛幻也可以藉助宋桓,成功的進入到大周的官場之中,這本身是誰都看的清清楚楚的。在加上虛幻透過李寶透露出來的意思,讓宋桓以為對於虛幻是十拿九穩的事。
於是,在李東表態之前,虛幻如果答應,這便是一種壓力,至少可以讓李東在相對中立的情況下偏向於臣服於宋桓。
既可以收服兩名屬官,有可以讓太子宋桓識人惜才愛才之名遠揚,更能拉攏佛門和李東的父親李謙,這是一石三鳥的計策。
可惜,所謂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卻沒有想到,在最應該不會出現問題的地方出現了問題。
虛幻竟然拒絕了!
他竟然拒絕了!
他憑什麼?
自己可是太子!
不單單宋桓這個驚詫的看向虛幻,就是說李東也有意外。因為對於李東來說,他和宋桓不同,宋桓或許是沒有聽出來虛幻的意思,可作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東可是清楚的很,這不單單是拒絕宋桓,更重要的是他拒絕的理由。
道不同不相為謀!
宋桓是誰,大周的太子,宣和帝的長子,甚至連確定為大周儲君位置的東京府尹都已經坐了幾年,可以說如果不出什麼大的意外,毫無以為宋桓將是繼宣和帝之後的大周新一任皇帝。固然是宣和帝不喜歡太子,可同樣的,即便在他這般不喜歡的情況下,宋桓依然牢牢的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可見這宋桓還是有幾分底蘊的。
一句話,道不同,這幾乎是堵死了宋桓對於虛幻的多有進階之路!
李東的心裡如同是滔天巨浪的一般的看向宋桓,看著他如何的反應。
宋桓畢竟是當了這麼多年的太子,在宣和帝這樣一位不喜歡自己的父皇手下當太子,沒有一些本事怎麼可能做到現在。片刻之後,宋桓便恢復了從容的神態,不過,臉面上依然有幾分僵硬的看向虛幻,沉聲的說道,“哦,那孤可以知道為什麼呢?”
“道不同,不相為謀!”
虛幻知道這句話必然會得罪宋桓,不過他依然無所畏懼。
不過只是一個太子而已。
自己在後世不要說大周的二帝,文武百官,甚至就是滅了大周的大魏皇朝,從幾任皇帝到幾任大將軍相國,他都從來沒有怕過,一步步從一個被俘的小和尚,成長為整個大魏最有權勢的男人,他虛幻,無愧於妖僧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