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桓哥兒叫過來!”
“官家,這天已經這麼晚了,桓哥兒……”門外一個年老的太監微微的躬身,儘管是沒人看到,依舊是一絲不苟的表現自己的恭敬。
宣和帝聽到這話,忽然一陣異常的煩躁,直接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起來,扔到地上,怒聲的喊道,“朕說讓你把他叫過來!還要我重複第三遍嗎?”
“是,官家,小人親自去!”
時間不多久,宋桓便來到了御書房的門前。
要知道這東宮其實就是紫禁城之內,只不過是大周朝的太子一般都兼任著東京城的府尹。所以太子其實的常住地方乃是東京府府衙。也是幸虧今天宋恆作為太子和身為皇帝的宣和帝一起去祝賀國師林京的神霄萬壽宮開光,這才回到東宮。
也幸好這位太子從來都沒有受到過宣和帝的喜歡,一直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才能夠這麼快的到來。
“官家,桓哥兒來了。”那名太監很是聰明的沒有進去,只是在門外輕輕的說道。在這皇宮裡生活了一輩子,伺候了三位皇帝的他當然明白今晚官家回來是個什麼狀態,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去觸黴頭。
“讓他進來!”
宋桓這個時候,一停頓,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後推開門走了進去。
只是輕飄飄的一瞄,便把房間地上的茶杯碎片給瞧見,很是小心翼翼的上前,恭敬的施禮,“兒臣拜見父皇,父皇金安。”
宣和帝看到自己太子這般拘禁的樣子,很是有幾分看不上眼,作為一個能夠文化水平及高的皇帝,宣和帝其實算是個文人,書法不錯,丹青也不錯,好詩文,所以,文人的通病他都有!
這也是他一向看不上太子的緣故,太老成,太拘謹,沒有半點他風.流瀟灑的氣度。
這件事是整個大周朝都知道的,卻誰也不敢提出來廢太子的,因為嫡長子繼承為太子為儲君,這是天經地義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宣和帝原本是先帝的弟弟,如果不是因為先帝無後而亡,又怎麼可能輪到他繼承皇位。
即便是如此,他的下一代也依然是遵循祖法,嫡長子宋桓很早就被立為太子。
“桓哥兒,朕問你,如果有一天那魏虜鐵騎南下,你會怎麼做?”宣和帝根本就沒有耐心的對宋佶說什麼緣由,而是徑直的問道這麼一個問題。
宋桓一愣,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的而父親會問自己這種問題,不要說這種國政方針,就是東京城府尹的公務其實他都很少參與,就是因為這位父皇不喜歡他,生怕自己的行為惹得嫌疑。
今天這是怎麼了?
站起身來,抬頭看向宣和帝,看到那一向淡然自如瀟灑風.流的父皇,今天的神情似乎有些惶恐,眉眼之間的焦急讓他也是感到幾分疑惑,只是面對父皇的問話,宋桓又怎麼可能敢不回答。
“魏虜一共該多少人,能出動多少人馬,我大周朝,光是禁軍就有八十萬,難道還能抵擋不住,即便是他全是騎兵,機動性好,我們還有黃河天仙,足以阻擋他在黃河之北,保我大周安全。”
宋桓其實不是草包,只看他這麼多年屹立太子之位不倒就可見一斑,而且此人的心思縝密,算計城府之深就是林京都不敢小瞧。這番話說出來可謂是中庸之道,沒有太多的優點,但勝在老成持重,沒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