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情報司的派出了無數密探,但始終沒有父皇準確的行蹤。
根據他們的推測陛下很可能已經不在華夏本土了,因為有人曾將在新加坡同印度的加爾各答發現過嫌疑物件,很可能就是陛下一行人。
李獻忠以前也長期在外征戰,所以他的失蹤並不會對華夏朝廷的運轉產生啥影響。
這同萬曆皇帝撂挑子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不過以前雖然李獻忠不太管瑣碎的政務,但是他一直會替李聖祖規劃好大的方向。
如今自己的父皇不在了,有些事情他還真拿不準主意。
比如華夏遠征歐洲的事情,其實一直是父皇直接對接二弟同幾個總督的。
二弟這幾年確實乾的不錯,替華夏打下了大片的疆土。
可是對於是否繼續向歐洲派兵的事情上內閣產生了分歧。
兵部尚書兼內閣次輔李三順堅持按照既定方針向歐洲繼續輸送大量的物資以及派遣軍隊去替換駐守在那裡的軍隊。
當初為了緩解遠征歐洲軍隊的思鄉之情,朝廷曾經承諾過,只要在西部地區服役滿兩年就可以得到一次回國輪休的機會。
即便是朝廷不再向歐洲派出更多的兵力,也應該派出輪換計程車兵去接替。
這是保證遠征軍戰鬥力,同時避免徵戰將領長期掌兵尾大不掉的一項國策。
但是以內閣首輔閻鳴泰以及大學士馮銓、錢謙益為首的一群文臣則認為如今二皇子場控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
印度、中亞以及歐洲的土地加在一起已經混超過了華夏本土。
光是這些地區駐守的華夏軍隊就達到了22萬之多,如果再算上受到徵用的蒙古騎兵、哥薩克騎兵、北德意志聯軍以及波蘭翼騎兵同莫臥兒帝國的軍隊。
其總兵力甚至超過了70萬人。
而且其中大多是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精銳之師。
華夏可以動員的總兵力雖然也不下百萬之眾。
但是主力大多分散在倭國、西域、安南、緬甸這些偏遠的地方。
要是雙方真的開打,華夏本土的軍隊可能並不佔優勢。
惟一能拿捏住中亞歐洲戰區的就是後勤補給了。
但是三皇子在荷蘭賺了歐洲人一大筆錢,他們根本就不缺錢。
閻鳴泰跪在地上大聲疾呼道:“如今二皇子手裡要兵有兵,要錢有錢,太子殿下不可不防啊!”
次輔李三順則是怒斥道:“二皇子手中的兵馬,也是華夏的兵馬,征服歐洲是陛下定下的大計,閻首輔難道想推翻陛下制定的國策不成?”
李三順這邊則是有太子太傅茅元儀以及工部尚書宋應星等人的支援!
雙方一時爭執不下!
一向做事沉穩果決的李聖祖此時第一次出現了猶豫。
一邊是自己的親弟弟,一邊是儲君之位,自己又該如何抉擇?
於是他只得以身體不適為由,暫停了這場廷辯。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