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臨時政府的軍隊在蘭斯被華夏軍隊重重包圍,根本就不可能突圍回援巴黎。
而巴黎城內的正規武裝僅有三千餘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
儘管不少巴黎市民拿起武器走上街頭,但他們根本不是正規軍的對手。
在激戰了兩天後,保皇軍重新佔領了巴黎。
宣佈波旁王朝復辟,並取締一切臨時政府的法令。
而布朗基本人也因為高額的懸賞金被叛徒出賣。
保皇黨也將布朗基送上了斷頭臺,算是告慰了路易十三夫婦的在天之靈。
而在蘭斯的臨時政府軍也不久後也向華夏軍隊投降了。
亨利公爵將年僅一歲多的路易·迪厄多內·波旁扶上了法國皇帝的寶座,他就是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不過是一個擺設,一切軍政大權其實是由亨利公爵掌控的。
很快保皇黨們就對法國各地的臨時政府成員進行了反攻清算。
大批臨時政府成員被逮捕,光是被槍殺的骨幹就高達500餘人,整個法國籠罩在了一片恐怖之中。
如今波旁王朝復辟了,繼續執行同華夏執行的協定,李世祖也就索性撤兵了。
亨利公爵為了感謝華夏這次助其復辟,承諾再額外補償華夏3000萬銀元的軍費。
至於被俘虜的4萬法國俘虜,自然送他們去埃及挖運河。
雖然法國的波旁王朝復辟了,但是法蘭西發生的這一幕,讓歐洲各國的君主都感到了深深的恐懼。
他們無法容忍自己的臣民有朝一日推翻自己的統治,並將自己送上斷頭臺。
於是他們紛紛加強了對國內的鎮壓力度,防止類似的悲劇重演。
在華夏帝國的默許下,英吉利、法蘭西、西班牙、瑞典、熱那亞、威尼斯以及教皇國等國家同城邦組建了一個“神聖同盟”。
“神聖同盟”很快就出兵法蘭西,幫助波旁王朝鎮壓法國各地的叛亂。
在歐洲的土地上,只要哪裡爆發針對君主的暴動,他們就組成聯軍去哪裡鎮壓。
最終歐洲這股興起的熱潮,還是被封建勢力給鎮壓下去了。
原本奧地利也是想參加的,但是迫於華夏帝國的壓力,“神聖同盟”拒絕了奧地利。
很顯然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華夏在吞併了北德意志地區後,會繼續吞併神聖羅馬帝國下屬的各邦國。
如今歐洲各國已經預設了這些地區是華夏的勢力範圍。
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
到了12世紀的腓特烈一世時期,帝國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
腓特烈一世公然加上“神聖”二字。
不過如今的神聖羅馬帝國更像華夏的東周時期,內部由上百個邦國組成。
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雖然長期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但他們被奧斯曼帝國搞的疲憊不堪,根本就無力來統一德意志。
原本正在崛起的北德意志各邦,又被華夏給擊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