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波斯的新軍依舊利用殘破的城牆作為掩護,向著倭人進行射擊,使得不少倭軍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但是他們身後的華夏狙擊手們還是迅速的利用手中的狙擊槍為他們清除目標。
攻入喀布林之後,他們遇到了波斯的重灌步兵。
這些倭兵也是異常兇狠,很快就高舉武士刀迎著敵人衝了上去。
倭人的倭刀雖然是仿製華夏的唐刀,但是憑藉著其出色的工藝做到了青出於藍。
倭刀同大馬士革鋼刀、馬來克力士劍一起並稱世界三大名刀。
恰好波斯人手中也有裝備了大馬士革鋼刀。
這兩大名刀發生了直接的碰撞。
雖然就工藝而說,倭刀同大馬士革刀可謂是各有千秋,但是倭人對於刀法的運用更熟練一些。
加之此前波斯人的重灌步兵被自己人的火槍消滅了不少,此時他們的人數也處在絕對的劣勢。
很快這些矮小的倭兵就憑藉人數的優勢佔據了上風。
他們手中的倭刀不斷斬殺著波斯人,即便是波斯人的魚鱗甲也時常被倭刀斬斷,原本數量就不多的波斯重步兵很快就被消滅了。
隨著戰鬥的深入,華夏計程車兵也加入了戰鬥。
雖然東門幾乎變成了一堆廢墟,但是其他幾座城門還是完好的。
很快華夏軍隊就開始進攻其他幾座城門。
南門的阿富汗人哪裡見過這個陣勢?
他們很快就投降了,將南門交給了華夏軍隊。
此時的波斯總督馬尼格仍在指揮著波斯軍隊進行巷戰,卻傳來了華爾金率領西洋僱傭軍從喀布林西門逃跑的訊息。
雖然華夏人採取的是“圍三闕一”的打法,但是不用想也知道西門外肯定佈置了大量的伏兵,引誘城內的守軍突圍。
但此刻馬尼格也顧不上罵華爾金愚蠢了。
隨著阿富汗人的投降以及西洋人的逃跑,他只能孤軍奮戰了。
城內的波斯軍隊大半戰死,只有兩千多人同自己困守總督府。
整整三個月了,波斯帝國的援軍始終無法靠近喀布林一步,很顯然他的堅守已經失去了意義。
最後馬尼格這位波斯呼羅珊總督選擇了一種較為體面的方式向華夏投降。
奧斯曼使者沒有想到,重兵防禦的重陣喀布林,居然僅僅半天時間就被華夏軍給攻克了。
華夏帝國展現出來的恐怖戰力,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之前提出的方案。
奧斯曼帝國想要侵吞大部分波斯本土的想法似乎並不實際。
經過磋商後,雙方決定以波斯中部的伊斯法罕為界,西邊歸屬奧斯曼帝國,東邊歸屬華夏帝國。
至於伊斯法罕城的歸屬,就看誰家能先拿下波斯王國的這座國都了。
使者一邊派人向穆拉德四世告知這個訊息,自己則從海路前往華夏帝國的都城北京,同華夏帝國正式簽訂盟約。
雖然華夏軍此前表現出很快就要攻入波斯的跡象。
不過當奧斯曼的使者走後,李世祖隨即宣佈各軍進入休整狀態。
此戰雖然拿下了喀布林,但是華夏軍的傷亡著實不小。
李巖以及高傑此前在喀布林城外就損失了7000人,這次強攻倭軍也陣亡了將近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