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準噶爾大軍已經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
戰鬥很快就失去了懸念,最終巴圖爾率領剩下的萬餘準噶爾士兵向華夏人投降。
他匍匐在華夏皇帝李獻忠的腳下。
乞求道:“準噶爾蒙古願意歸順華夏,我巴圖爾本人也願意做陛下最忠實的奴僕!”
李獻忠扶起了巴圖爾說道:“華夏向來都善待蒙古各族,蒙古各部大多已經歸附華夏了。”
“不過朕不需要奴僕,西域之地本就不是蒙古人的牧場。”
“朕聽說衛拉特蒙古其餘幾部,諸如土爾扈特部早已經進入到了伏爾加河流域放牧。”
“廣闊的欽察草原,本就是蒙古人最佳的牧場。準噶爾部作為衛拉特四部之首,應該回到那裡去統領衛拉特蒙古。”
李獻忠這話既是說給巴圖爾聽的,也是說給漠北蒙古的幾位汗王聽的。
李獻忠的意思很簡單,準噶爾為首的衛拉特漠西蒙古直接去欽察草原他俄國人爭奪牧場去。
華夏會為準噶爾人的西遷提供支援。
雖然俄羅斯人消滅了金帳汗國,以及從金帳汗國分裂出去的幾個蒙古人的汗國。
不過目前他們的主要精力正在同土耳其爭奪黑海克里米亞汗國,所以西伯利亞同中亞方向只有少量的哥薩克僱傭軍。
既然他們能用哥薩克僱傭軍來騷擾自己,自己為何就不能讓準噶爾人去騷擾伏爾加河流域?
至於漠北蒙古三部,他們徹底倒向華夏不過是時間問題,幾年的時間李獻忠還是等的了得。
隨著準噶爾人舉族西遷,華夏也順利的將自己的勢力擴充套件到了巴爾喀什湖流域。
自從孝武皇帝派張騫打通西域以來,西域同中原王朝的聯絡就開始了。
公元前60年,大漢更是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將這裡正式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之後的中原王朝雖然有強有弱,但是除了大宋之外,基本上還是保持的了對西域的影響力。
元朝西域地區的絕大部分屬於察合臺汗國,儘管幾大汗國一直不認可元朝的正統地位。
忽必烈並沒有得到“忽裡臺大會”的認可,其實是屬於自立上位的。
但大元也沒有徵伐西域,導致這裡實際上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轄。
明初大明的國力比較強盛時,尚能控制嘉峪關以西以哈密衛為核心的“關西七衛”,保持著一些對西域的影響力。
不過成化八年(1472年)哈密衛第一次被吐魯番汗國佔領後,大明對於西域的影響就越來越弱了。
嘉靖八年(1529年),大明在同吐魯番汗國激戰了半個多世紀後,決定最終放棄哈密衛。
直到乾熙5年,華夏徹底蕩平了天山南北兩路,才使得西域整體回到了中原王朝的統治下。
其實無論是伊犁河谷還是阿爾泰山都有著大量的金礦資源。
阿爾泰山本身就是金山的意思。
只可惜開採黃金也是有成本的,這裡開採輸送成本實在太高了,加上西域缺少勞動力,自然不如倭國同馬尼拉的金礦有價值。
不過好歹也是一個重要的財富來源。
一些看重西域地區發展的商人還是願意來投資的。
畢竟現在這裡投資的人少,長遠來看收益還是十分可觀的。
李獻忠也有意開發伊犁河谷豐富的資源,利用這裡的草場同金、銅、煤、鐵等資源成為華夏統治西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