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日後華夏翻臉不認人,不願意扶持薩摩藩上位,但打下的地盤可是實實在在握在自己手裡的。
而且島津家久並不認為華夏這次出兵是準備直接征服日本的。
華夏在安南都扶持了黎朝,沒理由不扶持自己上位。
一個衝鋒的“炮灰”同一個背刺的“老六”,當然是做“老六”的風險小的多。
不過狡猾的島津家久在答應了鄭芝豹的同時,也同樣答應了德川家光。
萬一華夏軍在同德川家的較量中處於下風,他同依舊可以反戈一擊。
自認為搞定了薩摩藩的德川幕府,很快就在九州的肥前地區集結了十二萬大軍。
除了幕府派出的5萬軍隊外,還有周邊各藩國籌集的7萬人馬,薩摩藩也派出5千人。
他們佈置九州島北部在福岡同長崎一線,以阻止華夏軍從對馬島向九州島登陸。
不過德川家光沒有想到,華夏的水師只是在九州島外圍虛晃一槍。
他們居然直接駛向了更遠的左渡島。
作為幕府的錢袋子,島上自然也是佈置了八千幕府的精銳之師。
不過左渡島孤懸於倭國本島之外,處在孤立無援的狀態。
華夏軍選擇在左渡最大的港口兩津港進行登陸。
倭國的兩津港只有幾門土炮,瞬間就被遼東水師的巨炮給摧毀了。
莫說是華夏的風帆戰列艦了,即便是800噸蓋倫帆船也裝備了大量18磅滑膛炮。
足以摧毀港口的一切防禦設施了。
儘管島上的倭兵悍不畏死,不斷地向登陸的皇協軍發起衝鋒。
但是在皇協軍火炮以及艦炮的聯合進攻之下,衝鋒的倭兵成群結隊的倒了下去。
“砰、砰、砰”
皇協軍憑藉著自己魯密銃的射程優勢,完全壓制住了倭兵手中的鐵炮。
而倭兵對於華夏軍的印象還停留在40年前的朝鮮之役。
以為自己的鐵炮要比他們的火銃更加先進。
結果自然是同送死無異。
倭兵在付出了千餘人的代價後,最終還是撤退了。
左渡島的形狀類似一個“Z”字型,華夏水師直接從左渡島中部最狹窄的兩津港登陸。
就相當於將島上的倭軍一分為二了。
左渡島南北兩邊都是大山,只有中部地區有少量的平地。
島上最大的城池左渡城正坐落於這塊平地。
本次攻打左渡島的是阿濟格率領的2萬皇協軍。
他們在佔領了兩津港後迅速向西邊的相川城進發,那是左渡島上最大的城池,同時也是倭兵的大本營。
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居然在島上碰上了倭國的騎兵。
阿濟格聽說對方有騎兵的時候還是嚇了一跳,雖然皇協軍原本都是擅長騎射的騎兵,但是他們本次登陸,攜帶的戰馬並不多,總共也就只有1千騎兵。
但當他看到遠出疾馳而來的倭國騎兵時,差點沒有笑趴。
這些倭兵騎著的哪裡是戰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