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西班牙人的據點容易,但是要徹底征服這片土地,需要很長時間。”
“如今我華夏的財政緊張,自然不可能在這些新徵服的地區投入資金。只能最大限度的從呂宋榨取資源。”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奴役島上的土著,讓他們成為免費的勞動力。為我華夏源源不斷的提供金礦、糧食水果等資源以及財富!”
李獻忠的話不禁讓他們幾人想起了遼東的大量朝鮮勞工。
李獻忠只是用了一點糧食就將他們當做牲口使喚了好多年。
不過這些人如今也算是熬出頭了,努力的給李獻忠當5年“牲口”就能變成華夏的子民。
臺灣島的開發同樣也有這些“牲口”的功勞,島上那些大肚王國的土著也被孫傳庭抓起來變成了“牲口”。
一想到這些眾臣也就明白了。
看來不久後,呂宋島就會成為華夏朝廷的一個重要經濟增長點。
而且島上也適合耕種,完全可以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目前對於這些地方,華夏採取的方法同那些西方殖民者沒啥兩樣,第一步還是進行血腥的殖民統治,用相對原始的方法實現資源的掠奪。
只不過華夏擁有巨大的人口資源。
只要進行大量移民後,便可以將這些殖民地變成自己直接統轄的領土。
從臺灣的經驗來看基本六七年後,這些地方就可以實現直轄。
至多一二十年的時間,就可以完全領土化。
那些開竅的土著,就會漢化,成為華夏的子民。
而那些試圖反抗、不願意接受漢化的土著,要麼直接被殺死,要麼在無盡的勞作中被榨乾身上最後一點價值。
最後內閣接受了李獻忠的這個殖民統治的理念,也同意派遣2萬禁軍南下。
不過還是希望李獻忠放棄御駕親征的念頭。
最終李獻忠只得搬出自己的兒子李世祖,萬曆48年出生的他如今虛歲也已經13歲了,該歷練一下了。
李獻忠決定自己南征期間由太子監國,旁觀政務!
內閣每三天向太子彙報情況,重大事件的決策太子旁聽。
太子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不影響內閣最後的決策。
儘管這個監國只是名義上的,其實只是一次觀政而已,不過對於太子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
只有實際接觸到了這些政務,還有大臣,他才能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李獻忠還是給兒子佈置了功課,回來之後他要檢查作業。
在李獻忠看來有時候讀萬卷書,還真不如行萬里路。
要不是內閣攔著,他還真想帶著自己兒子一同出征,讓他們在實戰中學習。
不過考慮到老二也才11歲,還是過幾年再說。
華夏軍的集結十分迅速,僅僅5天時間京師的糧倉就將糧食裝船了,而出征需要的大量軍火更是直接從旅順運到了天津。
李獻忠很清楚他不能給荷蘭人回去通風報信的時間。
準備就緒後,遼東水師的2艘風帆戰列艦以及數十艘大型戰船就揚帆起航了。
儘管2艘排水量2080噸的風帆戰列艦攜帶了最重的物資補給,不過由於船帆採用了最新的三桅皇冠帆,它的航速依舊是整個船隊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