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爺朱由崧也貢獻了400萬兩銀子。
有了這800萬兩之後,遼東的庫銀如今增加到了2300萬兩,應該是可以支撐個一兩年了。
這筆買賣做完,朱由崧的登基工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
崇禎四年6月30日,福王朱由崧在開原城外,正式祭奠已故的老福王朱常洵。
朱由崧痛斥崇禎皇帝的七大罪狀!
第一,得位不正。
當初泰昌帝脅迫萬曆皇帝,讓其監國。
乃是臣悖君,子悖父的大逆之罪,崇禎的皇位繼承自然也有問題。
第二,不敬祖宗。
崇禎輕蔑祖宗,乃至於中都鳳陽淪陷,大明皇陵被毀。
其雖然已下罪己詔書,但是不能原諒。
第三,苛待殘害宗室。
崇禎對宗室十分嚴苛,囚禁唐王,不允許衡王逃離青州避難,對福王見死不救。
自崇禎登基以來,已經先後有襄王、唐王、崇王、秦王、福王等五位藩王先後慘死,崇禎從未努力營救過。
第四,橫徵暴斂,以至於天下賊寇四起!
崇禎繼位以來,不斷加徵“遼餉”、“練餉”使得天下百姓不堪重負,以至於紛紛造反。
如今湖廣有張獻忠的大西;河南、陝西
第五,天子失德。
自崇禎繼位以來,各地的天災不斷,乃是上天對其失德的懲罰!
第六,窮兵黷武。
歷代平亂,通常都是剿撫並用,往往是“以剿為輔,以撫為主”!
崇禎則幾乎是一律剿殺。
結果在登萊屢戰屢敗,除了山東外,更是丟失了大半個河南、陝西。
以及襄陽、洛陽、西安這樣的重鎮!
第七,擅改祖制
崇禎剛愎自用,廢除了大明多年以來司禮監的“批紅”權,以至於內外失衡。
並嚴重削弱了錦衣衛同東廠的監督之責。
以至於官員貪汙成風,大批邊軍得不到餉銀!
之後,萬曆身邊的貼身太監常雲向眾人宣讀了萬曆皇帝的遺詔!
七月初一,朱由崧在開原稱帝,年號弘光。
改崇禎四年為弘光元年!
並封遼國公李獻忠為“遼東郡王”,總督天下兵馬討逆!
在情報司的宣傳之下,朱由崧痛斥崇禎的“七大罪狀”以及萬曆皇帝的遺詔內容,很快就傳遍了大明的兩京十三省!
一時之間,舉國譁然!
很快榆林、固原、寧夏、甘肅四鎮將士倒戈,宣佈支援弘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