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搖了搖頭,說道:“曹文詔不是普通的庸將,他絕對不會在安陸城下浪費時間的。”
張獻忠同曹文詔可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他知道曹文詔向來對義軍是窮追不捨的。
所以他讓張可望率領數千人馬建議向襄陽回援,自己則是趁機向西進入承天府。
湖廣他已經呆不下去了,此前“曹操”羅汝才曾對他說過,明軍在四川的兵力不多,那裡很適合作為自己的根基。
襄陽原本就有陳奇瑜的大軍圍城,張可望如果再將曹文詔的大軍給引過去,那麼自己必然是死路一條。
不過他並沒有猶豫,自己當初已經快要餓死了,是義父張獻忠救了自己一命,並將自己收做義子,如今是自己回報父皇的時候了。
他說道:“父皇放心,孩兒定然會殺回襄陽救出二弟他們。”
張可望留下了兩千人,並在安陸城上廣佈旗幟,讓百姓守城以迷惑曹文詔!
自己則是率領三千人馬趕往隨州。
同隨州的五千守軍匯合後。
他並沒有按照張獻忠說的向襄陽進軍。
去襄陽其實也耽誤不了官軍多久,自己則是死路一條。
他選擇北上直接由桐柏山進入河南。
曹文詔聽聞賊寇沒有去襄陽而是北上河南之後,就預感到情況不妙。
張獻忠實在是太狡猾了,此時居然想禍水北引,讓自己北上去打李自成。
桐柏山位置十分險要,李自成不可能不派重兵把守,自己此時也不過只有幾千騎兵,即便是去了也追不上張獻忠的。
算了穩妥起見,還是先佔領安陸、隨州等地收復德安府,然後同陳奇瑜一起合攻襄陽吧。
若是收復了襄陽三府也是大功一件,雖然跑了大西皇帝張獻忠,好歹也算是滅了大西國。
張可望進入河南後發現曹文詔並沒有追來,就知道官軍沒有上當。
他明白此時僅憑手中的八千人馬根本就解不了襄陽之圍。
除非闖王李自成肯率大軍南下相助。
也只有李自成的三十萬大軍南下才有可能解襄陽之圍。
正當他準備說服李自成的時候,卻聽說闖軍已經攻克了陝州、偃師、登封等地。
張可望頓感大事不妙,如今洛陽周邊的重鎮盡皆失守,李自成不可能放著洛陽不攻,卻南下去救襄陽。
但此時他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只得去撞一撞運氣了。
張可望所料不差,當他見到李自成的時候,他正率領20萬闖軍圍攻洛陽。
張可望跪在李自成的帳下說道:“五省總理陳奇瑜,以及曹文詔部明軍十萬人正在圍攻襄陽,還請闖王看在義軍同氣連枝的份上,發兵已解襄陽之圍!”
李自成則是親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張可望,他說道:“本王豈能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今我軍已經將洛陽圍成了鐵桶一般,只要攻破了洛陽,本王立刻發兵南下!”
張可望也知道,此時想要叫李自成放棄洛陽,南下襄陽的確是有些強人所難,他說道:“不知闖王幾日可破洛陽城?”
李自成同李巖對視了一眼,他趕緊心領神會的說道:“不知道襄陽城中如今兵力幾何,糧草多少?”
張可望說道:“父皇南下之時帶走大部分老營主力,不過襄陽城中仍然有6萬兵馬;至於糧食我大西的軍糧多囤於襄陽足有40萬石。”
好傢伙,看來襄王夠肥的,張獻忠稱帝也有好幾個月了,他手下25萬大軍吃了這麼久,居然還有40萬石糧食。
李巖說到:“這洛陽城中官軍不足2萬,我20萬大軍一月之內定可攻破洛陽。”
聽到一個月之久,張可望心頓時涼了半截,他說道:“襄陽城下可有十萬官軍主力,一個月後恐怕襄陽早就丟了。”
李巖笑著說道:“大西皇帝張獻忠在襄陽分地、免稅甚得民心,襄樊自古就是堅城,兵力眾多,糧草充足,守上三五個月不成問題,少將軍不用過於擔心!”
“明廷不得人心,洛陽未必能夠久守,一個月只是我們保守的估計,沒準過不了幾天就拿下了也未可知!”
張可望此時畢竟年輕,加上救父心切,於是說道:“末將麾下八千兵馬願為洛陽先登,助闖王攻破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