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他求情的眾臣,紛紛上表請罪。
但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平叛!
登萊的海寇尚未解決,此前好不容易平息的流寇又趁機作亂了。
而且據說流寇採用了分田等手段收買人心,短短數月之內就拉起了數十萬人馬,河南湖廣兩地更是風起雲湧。
這讓崇禎皇帝對周延儒這個內閣首輔以及馮銓這位兵部尚書非常不滿。
在溫體仁的挑唆下,不少大臣紛紛彈劾首輔周延儒同兵部尚書馮銓,認為他們應該對此事負責。
去年鳳陽被攻破的時候,崇禎可是已經下過一次罪己詔替周延儒扛了一回了。
自己總不能三天兩頭的下罪己詔。
周延儒此時也看清了溫體仁的真面目,這個平時看似從不參與黨爭的“孤臣”,此刻正在趁機向自己發難。
周延儒思慮再三之後,決定丟卒保帥。
竟然也指使起自己的黨羽彈劾馮銓這個兵部尚書,認為馮銓也應該為此事負責。
按理說朝廷剿匪接二連三的失利,馮銓這個兵部尚書難辭其咎。
不過首輔周延儒此時這麼做,卻沒有人認為他這是在大義滅親。
因為他同馮銓不僅是兒女親家,還是牢固的政治同盟,滿朝皆知。
連崇禎的覺得周延儒這人的人品有些問題。
再加上週延儒此前多次提醒崇禎要警惕魏忠賢的閹黨之亂,讓他不要過於寵幸王承恩。
王承恩此時自然也對周延儒沒啥好感。
他趁機說道:“周首輔也過於沒有擔當了,不但沒有替陛下分憂,反倒老是指望著別人替自己諉過!”
於是崇禎很快就做出了罷免首輔周延儒的決定,提拔次輔溫體仁擔任首輔。
馮銓一看溫體仁上臺了,自己在京師肯定也混不下去了,乾脆主動向崇禎辭去了兵部尚書以及內閣大學士的職務。
不過他並不認為自己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網”有問題,只是征討海寇放鬆了對流寇的掃蕩,才導致流寇死灰復燃!
他承認這是自己的失職,沒有提醒朝廷及時任免新的追剿總督繼續對付流寇。
並表示願意去前線剿滅張獻忠替陛下分憂!
馮銓這麼一番主動承認過失,並辭去職務,倒讓崇禎心裡有些過意不去了!
畢竟當初將洪承疇從大別山調回京師的人是自己。
馮銓替朝廷效力的心還是好的,不過他不可能讓馮銓去追剿張獻忠,於是決定讓馮銓去南京做兵部尚書,也好為朝廷繼續出力。
馮銓此時巴不得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於是趕緊謝恩!
溫體仁知道接下來他的活可不輕鬆。
當務之急肯定是先要解決掉張獻忠同李自成這兩個禍害。
溫體仁同新任的兵部尚書張鳳翼一商量,還是決定讓此前任命的五省剿匪總理陳奇瑜率領邊軍南下剿滅張獻忠。
不過此時陳奇瑜手上能調動的人馬也就幾萬人,雖然其中不乏邊軍精銳,但是畢竟兵力不足。
最終決定讓袁崇煥從山東戰場上抽調2萬人去湖廣組成東路大軍,配合陳奇瑜的西路大軍一起夾擊張獻忠。
儘管山東海寇的壓力也很大,不過考慮到襄王被殺,張獻忠已經稱帝了,袁崇煥還是派曹文詔率領和1萬羽林營以及1萬南直隸明軍前去武昌,同3萬湖廣兵組成東路軍。
而陳奇瑜也從宣大,太原、榆林、寧夏各鎮,以及陝西各地徵調了6萬大軍,組成了西路軍。
其實按照陳奇瑜自己的意見,他覺得應該率軍先出潼關,解決掉河南李自成部,然後再從河南南下攻取襄陽,幹掉張獻忠!
畢竟李自成已經逼近了洛陽,如果他先南下攻打張獻忠,很可能李自成會趁機攻打洛陽,甚至是殺回陝西!
不過崇禎同溫體仁勒令其務必先剿滅已經稱帝的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