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獻忠本人並不喜歡讀書人,而且他的疑心極重,所以他的義軍隊伍裡並沒有文人可以成為他的幕僚。
他也只是利用這些文人替自己做做宣傳。
不過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一個叫張角的人給張獻忠獻上了《分田策》,簡單的說就是給義軍以及參加義軍的人發田契。
隨著一顆顆士紳人頭的落地,他們的糧食銀子都落入了張獻忠的腰包。
他們手中的田地自然就成為了張獻忠籠絡人心的手段。
不過義軍的《分田策》可是有講究的,家中的成年男子參加義軍,才會給其父母分田。
分田不分糧,大多數人根本就熬不到明年糧食重新種出,最終還是跟著義軍走。
如果你自己參加義軍,那麼也給你分田。
張獻忠手下有文書專門給你開地契,蓋張獻忠的大印。
伱人走了沒關係,只要將來義軍打回來,你憑著這個地契,這些田還是你的。
所以這些義軍都是懷揣著夢想的,相當於張獻忠提前給他們開了一張“空頭支票”,只要將來他成功了,這些“空頭支票”就可以兌現。
準確的說這也不是完全空頭,畢竟義軍的確是把土地交到了你的手上,雖然義軍走後有被人奪走的風險,但是隻要義軍打回來了,這些就是你的。
這就是相當於提前分紅了,只要造反成功,義軍人人手上都有股份。
這樣一來義軍原本帶不走的土地就變成田契帶走了。
對於義軍有戰功的將士,張獻忠也給他們發田契,只要跟著他張獻忠混,將來這些都能兌現。
不得不說這招的確是厲害。
張獻忠在麻城“打土豪,分田地”,很快就將自己的兵力擴充到了十幾萬人。
而且現在義軍也開始篩選了,老弱病殘不要。
對於這些被義軍篩選淘汰的人,只要田地有多,張獻忠也給他們分一些。
這也是對他們心向義軍的鼓勵!
這樣下次張獻忠打回來的時候,這些人都將成為義軍的內應。
這些田契他們肯定會壓在箱底,盼著將來張獻忠君臨天下,好兌現。
張角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張獻忠的謀士。
沒辦法張獻忠的殺心實在是太重了,要是真讓他將湖廣同四川給禍害一番,那李獻忠將來可就要欲哭無淚了。
所以李獻忠才想出了這個《分田策》,讓張角出現在了張獻忠的身邊。
張獻忠殺人,其本身殘暴是一方面,其實這也是他的一種策略。
一方面是他確實沒有這麼多糧食來養閒人,另外大明的子民戀土思鄉的情結很重。
李獻忠在遼東開出了優厚的條件,給百姓舉家搬遷到遼東,肯去的百姓尚且不多。
張獻忠哪裡來這個條件?
所以他只能採取才原始野蠻的方法,透過殺人,毀掉他們的家園,迫使這些百姓跟著自己混。
另外這樣也能破壞朝廷的稅收,既壯大了自己又削弱了朝廷。
可如今有了張角的《分田策》,那麼他殺人就只剩下了立威的作用。
也就沒有必要天天殺人了。
畢竟有了《分田策》這個大殺器,百姓都盼著他張獻忠早日君臨天下,對於支援他的百姓,他也沒有必要痛下殺手。
《分田策》的另一個好處是救了不少讀書人。
畢竟分田發田契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可不是幾個人就能幹完的。
而且放出去的田契也是要造冊登記的,萬一將來張獻忠真的君臨天下了這些田可都是要兌現的。
就連張可望也認為張角的這個《分田策》,絕對是將來義父張獻忠君臨天下的利器。
張角之才不亞於漢之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