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在登萊附近的艦隊是遼東水師同東琉球公司的聯合艦隊,由遼東水師提督鄧剛擔任主將。共計大小戰船100餘艘,水師萬餘人!
由於本次明軍兵力不少,所以李獻忠決定將戰場選擇萊州府。
由盧象升率領的2萬登萊軍駐守北面的萊州府一帶,毛文龍率領的3萬遼東軍防守萊州南面的膠州地區。
至於登州,有王希範手下的五千白蓮教民兵,足夠維持治安了。
明軍沒有水師壓根就不可能偷襲登州。
這場戰爭雖然是大明發動的,不過遼東軍卻比他們早動員。
從旅順到登州走水路還不到半天的路程。
所以當洪承疇的大軍準備好糧草補給抵達青州前線的時候,遼東軍已經到達這裡2個半月了。
七月十八日,五省總督洪承麾下的十二萬大軍終於齊抵青州府境內。
很快洪承疇就召集眾將領議事!
此刻除了賀人龍因為近水樓臺得知海寇的內情外,其他將領其實還都矇在鼓裡。
他們也很詫異,對區區海寇,朝廷居然集結了12萬精銳大軍。
據說這12萬人還只是以一批,河南、山西、山西、湖廣、南北直隸都已經開始動員了,第二批人馬也隨時可以開赴山東!
保定總督楊文嶽的官職最高,他說道:“洪總督,登萊的敵情究竟如何,朝廷居然動用了這麼多人馬?”
左良玉作為唯一同這些“海寇”交過手的人,也只有他了解海寇的情況。
於是乎左良玉就將其開始是如何高歌猛進,然後又受制於賊寇的火器,最後主力騎兵被賊寇艦炮虐的悲慘故事,訴說了一遍。
雖然他避重就輕的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敵人的艦炮同火器,不過很明顯他是中了賊寇的誘敵深入之計。
這時袁崇煥開口了,他說道:“其實左總兵敗的不冤,因為你面對的根本不是啥海寇,這個東琉球公司就是遼國公李獻忠同鄭芝龍合夥開的。我敢斷言,伱面對的是遼東精銳。”
這個資訊量著實有些大,於是他又簡要的說明了一下。
此時營內的氣氛瞬間凝重了起來。
原本他們以為這是一次輕鬆的虐菜之旅,如今要面對遼東軍,他們瞬間就沒底氣了。
然後洪承疇對山東總兵劉肇基說道:“劉總兵,數年前你曾經同遼國公一同征討過山東的白蓮教,遼國公用兵如何,遼東鐵騎戰力如何?”
劉肇基說道:“遼國公麾下的遼東鐵騎戰力強悍乃是天下少有的強軍,遼東軍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是騎馬的而且最少是雙馬,他們野戰用的是6磅佛郎機火炮,配有專門的炮車可以由馬匹直接拉動,所以遼東軍的行軍速度無人可及,往往快到出乎你的預料。”
“遼國公用兵向來是料敵先機,賊寇的每一步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給末將的軍令甚至是提前半個月發出的,但是卻能準確預判賊寇的動向,竟然在時間上分毫不差!”
洪承疇擺了擺手,示意劉肇基停下來。
他說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東琉球公司應該只是遼國公資助的一夥武裝海盜,當然不排除其中有部分遼東軍計程車兵,其裝備應該都是遼東軍的配置,所以火器較強。”
“不過登萊多山地、河流、湖泊,並不合適遼東軍大規模騎兵作戰,所以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
“羽林營的火器並不弱於海寇,不然左總兵也不可能在青州堅持到現在。”
“遼東軍總共不過十萬,登萊地區不會至多不過兩三萬人,我們只要避開敵軍的艦炮,這仗就好打多了!”
“諸將以為第一仗我們應該打哪裡?”
賀人龍說道:“欲取登萊最快的辦法自然是從北線攻克濰縣、昌邑,然後拿下平度州確保側翼,而後直取萊州的府城掖縣;攻克萊州府後直取登州!”
洪承疇說道:“這一路地勢相對平坦,又是最近的路線,直插登萊的核心,自然是進兵的優選,想必當初左總兵也是這樣選擇的吧?”
左良玉回道:“在下的確是這樣一路推進到了萊州府,因為濰縣處於萊州深入青州一個突出部,所以首戰肯定要拿下濰縣,不然北路根本就無法進兵;而南路的膠州地區又多是湖泊河流,敵人很難容易進行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