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主動放棄了在臺灣的產業,以換取東琉球公司不打劫自己的日本商船隊。
雖然鄭芝龍的東琉球公司擁有了最新式的戰船,但是畢竟船隻數量太少,還無法控制整個東亞的航線。
並且目前他們同荷蘭人的關係很差,雙方經常出現相互打劫的局面,為了不過多的樹敵,最終李獻忠同意了這個方案。
很快孫傳庭不但拿下了基隆港,還佔據了吉隆港西面的淡水港。
得益於李旦等海盜的前期開發,孫傳庭他們開始的居住條件也不是那麼艱苦了。
起碼居住點,飲用水都是現成的,而且他們已經在基隆同淡水周邊開發了不少良田。
港口周邊的漁業資源也是相當發達的。
而且李獻忠投入的人力巨大,除了兩千平虜衛計程車兵和東琉球公司的艦隊,還帶來了五千朝鮮勞工同五萬福建沿海招募的百姓。
僅僅幾個月後就完成了基隆港的擴建。
不過這兩個港口距離比較近,最終孫傳廷決定集中力量建設港口條件更好的基隆港。
只是稍微擴建了一下淡水港的碼頭,把這裡作為一個補給港口使用。
不過還是分別在基隆同淡水修建了稜堡同炮臺,作為自己在臺灣北部的兩個基地。
而且臺灣有著不少原始森林,造船的木料也是現成的,基隆造船廠也在修建之中。
李獻忠這種官方的投入,同福建沿海百姓以及海盜的開發力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一船船水泥從遼東運往臺灣,僅僅一年多以後,臺灣不僅擁有了基隆同淡水兩座港口,以及兩個永久工事組成的炮臺。
還擁有了8個船塢的基隆造船廠。
而且孫傳庭還在基隆港西南方約70裡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周8裡的臺北城,並將這裡作為臺灣的治所。
由於臺灣開荒的名聲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有不少福建的百姓主動遷移到臺灣來。
如今的臺灣共有百姓10萬3千人,同時還擁有朝鮮勞工2萬人。
由於港口、炮臺、稜堡以及臺北城的出現,所以臺灣的駐軍也變成4千人。
目前臺灣的官田共有15萬畝,由朝鮮勞工負責耕種;民田更是達到了60萬畝的規模。
臺灣用的是最好的占城稻,所以畝產可以達到2石。
不過臺灣北部還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暫時沒有辦法做到一年三熟。
不過一年兩熟每畝也能貢獻出4石優質稻米。
目前臺灣的稅率是每畝抽糧1石2鬥。
整個天啟3年,官田得糧60萬石,民田收糧72萬石,總共是132萬石。
去掉臺灣駐軍以及朝鮮勞工消耗的28萬石,以及糧倉儲備的24萬石,共向遼東輸糧80萬石。
可以說大大緩解了遼東的糧食缺口。
不過臺灣目前也有自己的問題。
無論是遼東的平虜衛同朝鮮人對於臺灣的溼熱氣候都有一些不適應,不少人出現了水土不服。
幸虧是李獻忠提前準備了大量的青蒿等藥材。
後世的研究表明青蒿素同金雞納霜一樣同樣對於治療瘧疾有奇效。
很顯然目前李獻忠不可能大量獲得產於南美的金雞納霜,所以他提前令人準備了大量的青蒿等藥材。
另外叮囑孫傳庭一定要注意飲用水,不要飲用生水,並且令人準備了大量艾草驅蚊。
兵命令平虜衛的作坊生產了大量的蚊帳,進行物理防蚊。
饒是遼國公準備的如此充分,依然有不少士兵同朝鮮勞工病倒了,最後還是病死了三四百人。
不過這已經很好了,如果不是這些措施,那2萬朝鮮勞工甚至死個七八千人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