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虎蹲炮卻停止了發射,因為突擊的明軍騎兵已經從兩側殺向了正黃旗。
在經歷了炮擊、火銃以及陷馬坑洗禮後,這支原本兩千人組成的騎兵隊伍,如今只剩下了不到八百人。
而此時他們需要面對的則是明軍最精銳的重灌騎兵“遼東鐵騎”。
很快身穿扎甲的遼東鐵騎就從兩翼開始包抄正黃旗,此前正黃旗不斷受到明軍的火力阻擊,早就已經失去了騎兵衝擊的優勢。
而此刻不斷提速的遼東鐵騎猶如兩把鋒利的匕首,直接插入建虜陣中。
雙方一經交手,很明顯正黃旗就處在了下風,明軍的長槍憑藉著衝擊力不斷的刺穿建虜的胸膛,而倒下的明軍卻不多。
盧象升興奮地高喊道:“寧遠伯麾下的遼東鐵騎不愧是我大明最強的重騎兵,即使面對韃子最厲害正黃旗也是優勢巨大,這批韃子撐不了多久了!”
孫傳庭此時的心裡卻充滿了疑惑,他說道:“這批韃子騎兵雖然厲害,但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此時隨便上去兩千騎兵都可以輕鬆擊潰他們,不知道寧遠伯為何要出動最精銳的‘遼東鐵騎’,王牌部隊不是應該留到最關鍵的時候再使用嗎?”
聽到這話後,李獻忠不免對孫傳庭投去了讚許的目光。
其實不止是孫傳庭,許多明軍將領同樣也有這個疑惑,只不過他們不敢公開質疑自己主帥的決定。
李獻忠說道:“如果我不派遣自己的主力出場,又怎麼能夠誘出更多的韃子騎兵呢?”
“這兩千人雖然是韃子的主力,但我可以肯定他們是來進行誘敵的,要是‘遼東鐵騎’不配合出場,恐怕城裡的皇太極未必敢下定決心將手中的騎兵派出城來決戰。”
若是明軍沒有使用開花彈,興許皇太極還有憑藉堅城死守的打算。
隨著開花彈投入戰場,皇太極自然明白赫圖阿拉城根本就守不住,破城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明軍的魯密銃同虎蹲炮,皇太極手中的主力騎兵在巷戰中根本就發揮不出優勢。
與其在城中慢慢等死,還不如干脆出場拼一把,沒準還有奇蹟出現。
憑心而論,若是李獻忠同皇太極調換一下位置,他應該也會選擇出城搏一把,再不濟也能多殺傷一些明軍。
果然不久後,探馬來報韃子的主力騎兵從城北而出,正朝這裡殺來,足有五千之眾。
很快開原總兵李三順便率領五千“突擊營”北上迎戰韃子。
雖然此舉有些冒險,不過遼東鐵騎應該很快就能全殲西城的這些韃子殘部。
不至於造成兵力空虛。
看到李獻忠的突擊營北上後,皇太極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儘管自己在西城派出的兩千正黃旗中有不少是精銳的主力,但是明軍肯定還是會留一手的。
畢竟本次攻城的明軍中騎兵的數量也不少。
不過他相信由安費楊古率領的五千騎兵,肯定能夠徹底將明軍剩餘的騎兵給吸引過去。
縱然李獻忠奸猾如鬼,他也不會想到其實無論是西城出城的兩千人還是城北的五千騎兵都只是自己的疑兵之計。
他真正的目標是明軍在西城外的大營。
明軍的開花彈確實是改變了皇太極的初衷,原本他指望利用赫圖阿拉堅固的城牆拼死抵擋明軍的。
但現實告訴皇太極這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如今只有燒燬明軍大營裡的糧草輜重,才有可能迫使明軍退兵。
此時的皇太極也只有孤注一擲了。
正白旗的甲喇額真蘇納此時正率領三千正白旗的騎兵從南城殺向城西的明軍大營。
赫圖阿拉是一座山城,周長不過五千餘米,所以各城門之間的距離並不算遠。
蘇納出城後立刻率軍沿著羊鼻子山向城西的明軍大營而去。
此時明軍的騎兵主力不是在北面同安費楊古的正黃旗糾纏,就是在西城肅清殘敵。
這支突然出現的正白旗確實有些出乎李獻忠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