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路,副將羅一貫,駐軍1萬人。
寧遠路,參將馬世龍,駐軍5千人。
山海關路,總兵李懷忠,駐軍1萬5千人。
這十路主將中只有瀋陽總兵朱梅、廣寧副將羅一貫以及寧遠參將馬世龍三人不是李獻忠的嫡系。
此時遼東的兵馬可謂盡在李獻忠的掌控之中。
當然了除了最早的開原、鐵嶺、撫順三路人馬裝備比較好,其他各路並沒有列裝魯密銃。
根據戰略位置,以及親疏關係,李獻忠決定先給清河、遼陽、營口、山海關這四路先換上部分的魯密銃。
然後在薊遼總督閻鳴泰的支援下,整個遼東重新丈量了土地。
整個遼東下轄的良田總共是380萬畝,其中寧遠伯李獻忠名下的土地為90萬畝。
雖然去年旱災嚴重,不過好在今年已經接連下了好幾場大雨了,土地缺少的狀況基本得到了緩解。
目前380萬畝土地中復耕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50萬畝左右,僅有清河、撫順兩地有30萬畝土地無人耕種。
其中清河路是因為人口不足,而撫順路是因為部分土地是剛從韃子那裡槍來的,暫時還沒有人去耕種。
目前遼東的糧價已經趨於平穩,其中番薯2錢1石,粟米8錢1石,大米1兩一石。
雖然還是要高於江南以及京師的水平,但是相較於去年的天價已經好了許多了。
尤其是大量番薯投放到市場上之後,基本已經沒有餓死的百姓了。
而今年播種的350萬畝土地中,粟米同番薯的比例大約是五五開。
番薯雖然產量大,但這玩意儲存的時間短,雖然餓不死人,但一直吃這東西人沒有精氣神,看上去就是面黃肌瘦的。
所以李獻忠還是限制了番薯的播種面積。
種太多了吃不完全爛掉也是浪費。
雖說這玩意已經被烘成了番薯幹,當成乾糧使用。
但是明軍對這種軍糧不是太歡迎。
最主要是蒙古人也不大能接受這玩意,番薯搞不了外銷!
目前整個遼東地區的人口並不多,只有182萬,其中還包含了6萬朝鮮勞工。
萬曆28年遼東地區的人就超過了250萬,巔峰時期甚至一度達到了300萬。
20年過去了遼東的人口非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了3成以上,都是韃子惹出來的禍事。
如今韃子的威脅已經小了許多,情報司也已經去一些災荒嚴重的地區募集流民,不過大明百姓的鄉土情結還是比較重的,故而收穫不多。
雖說今年遼東的氣候還過的去,暫時沒有出現啥大的災害,但是今年的溫度明顯比往年要低一些,春天播種的時間也比往年要推遲了十來天。
李獻忠知道小冰河的氣候會越來越異常。
所以他必須要準備開發南面暖和一些的地盤了。
不然萬一老天來個顆粒無收,那麼如今遼東的一切也都會化為烏有!
此時李獻忠來到了剛剛建好的旅順港,相較於營口這裡才是真正的深水良港。
營口造船廠的2艘800噸級的最新式的輕型蓋倫船還要2個月才能下水。
不過他決定不等了,直接派遣一直艦隊前往海外。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
感謝書友“皖北宋玉他哥”、“清風明月125”、“20220913222402604”、“yg2137”、“俞樂遙”、“20170517171631467”、“0暗夜01”、“zxc2818”、“frank316”、“20200401102947247”、“20220617233153218”的月票支援。
又被稽核了,起點的這個尺度真是無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