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說道:“不對吧,這一成半的乾股應該是37500兩,你這可是給了咱家三成的乾股分紅。”
茅元儀說道:“寧遠伯說了,他屢次遭到東林黨暗算,多虧魏公公仗義執言,今後您在天上人間的乾股就是三成。”
魏忠賢說道:“東林黨人整天禍國殃民,咱家曾經答應過寧遠伯,一定保障他征伐建州的後勤補給,這都是應該做的。寧遠伯無須客氣!”
茅元儀笑著說道:“寧遠伯知道魏公公如今正在同東林黨激戰,急需銀兩招攬人才。我家伯爺敬佩公公為國鋤奸的氣魄,些許銀兩聊表支援,還望公公切勿推辭!”
魏忠賢心想還是李獻忠大氣,送銀子都說的這麼冠冕堂皇。
於是說道:“咱家有什麼可以幫上寧遠伯的一定盡力而為!”
茅元儀說道:“伯爺已經將遼東將士立功受賞的名單提報給了兵部,伯爺擔心東林黨會從中作梗,還望魏公公替將士們仗義執言!”
面對魏忠賢的步步緊逼,東林黨自然也不甘示弱,他們開始收集魏忠賢的各種黑料。
可惜廠衛系統都不在東林黨的手中,加之魏忠賢畢竟掌權也就半年左右的時間,他行事還算比較隱秘,他們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啥實錘。
這讓東林黨人非常鬱悶!
更讓他們頭疼的是對於李獻忠的封賞。
兵部尚書熊廷弼上報的封賞方案是:寧遠伯李獻忠升任遼東經略,開原副將李三順升任開原總兵,撫順參將趙率教升任撫順總兵,遊擊滿桂升任撫順副將,參將毛文龍升任遼陽總兵,遊擊祖大壽升任營口參將
葉向高看到後大發雷霆,怒斥道:“熊本兵你這是想將遼東交給李獻忠嗎?”
熊廷弼之前被葉向高給陰了一次,對於東林黨他早就沒有好感了。
於是說道:“若無寧遠伯,大明的遼東早就不知道要亂成啥樣子了,遼東的防務不是一直都在依靠寧遠伯嗎?”
“難道再派袁應泰、王化貞之流前去統兵不成?”
熊廷弼這是在啪啪打葉向高的臉啊,袁應泰、王化貞可都是東林黨派去的得力干將。
最終內閣在經過了一翻激勵的討論之後,還是決定不能將遼東經略的位置交給李獻忠,給李獻忠掛一箇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的正一品虛銜。
其他諸位將領的晉升還是照常批准了。
內閣的票擬很快就送到了司禮監手中,魏公公身為司禮監秉筆,自然要為寧遠伯仗義執言。
朱由校對於李獻忠的印象不錯,加之他又立下了大功,升個遼東經略而已,他自然是不會阻攔。
不過這次面對陛下的旨意,內閣並沒有執行。
首輔葉向高決定單獨面見陛下。
魏忠賢自然是不會讓他得逞,先將他晾在一邊,然後等到朱由校玩到興頭上的時候再去稟報。
葉向高自然是吃到了閉門羹。
等到朝會的時候,在魏忠賢的提醒下,天啟帝又質問道:“內閣為何沒有實行對遼東將士的封賞?”
葉向高只得以先帝曾經擔憂遼東李家兵權過重,李獻忠不宜升任遼東經略為由前來搪塞。
畢竟在朝堂之上他也不能說防著李獻忠謀反。
李獻忠戰功赫赫,也沒有啥越軌之舉,他如果這麼說了,肯定會遭到大臣的質疑。
朱由校畢竟也不是小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思考。
他說道:“魏忠賢,當初寧遠伯是你弄到詔獄中去的,你可以告訴眾人先帝為何要將他下獄!”
魏忠賢說道:“當初先帝將寧遠伯下獄,是因為朝鮮使者的控訴,朝鮮畢竟是我大明的第一藩屬國,陛下不得不考慮到朝鮮王的情緒!”
“事後查明,這只是朝鮮國內反明勢力的誣告,寧遠伯在朝鮮一心為我大明著想,絕無半點不妥之處。”
朱由校也說道:“先帝要朕親自釋放寧遠伯,並說他一定會替大明剿滅建州的,可見先帝並沒有不信任寧遠伯的意思。”
然後他又問道:“熊本兵,兵部覺得寧遠伯是否是遼東經略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