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侄子濟爾哈朗被明軍俘虜他總要設法營救吧?他這次昏厥也是半真半假,無非是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臺階退兵。
一旁的範文寀寬慰道:“大汗不用擔心,我倒是覺得咋們這次的議和成了!”
努爾哈赤興奮地問道:“此話怎講?”
範文寀說道:“突擊的這支鐵甲騎兵應該是李獻忠的‘突擊營’。李獻忠堅守界藩城,放棄寬甸堡,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默契嗎?”
“若真像他在檄文中說得那樣同我大金不共戴天。那麼他又怎麼會只是抬高了各種貨品的價格,而不斷絕我們的貿易通道呢?”
這還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不是範先生提醒,自己還真的就差點被他那封檄文給騙過了。
不過他又感到一陣深深地害怕,欺世盜名,大忠似奸。
這個李獻忠雖然年紀輕輕,其手段比之當初的李成梁更加狠辣,希望他不會成為大金的掘墓人。
可惜如今建州的旗丁傷亡慘重,讓朝鮮的女真後裔加入建州,以及修築新的城池和抓緊訓練漢軍必須要儘快安排上。
好在如今大金的物資充足,只要假以時日還是能夠迅速恢復的。
大金的政策也要重新調整了,無論是漢人,朝鮮人甚至是蒙古人都要把他們納入到八旗中來,這樣才能維持足夠的旗丁。
此時趙率教率領三千“突擊營”同馬祥麟等三百餘白杆軍殘部回到了鴉鶻關。
趙率教原為延綏參將,後被御史彈劾而罷官,薩爾滸之戰時跟隨其叔祖總兵趙夢麟一同加入了杜松的西路軍。
原本想憑藉軍功復出,卻不料西路軍全軍覆沒,其本人也身受重傷。
他同滿桂一樣也是被李獻忠直接調到開原軍的,李獻忠恢復了其參將的身份。
原本突擊營是李三順親自統領的,不過李三順這次負責攻打界藩城。故而讓作戰經驗豐富的趙率教領兵救援寬甸。
當他們回到鴉鶻關的時候,遼東巡撫閻鳴泰親自前來迎接。
由於此前西南各宣慰司的人馬傷亡慘重,而同為西南土司軍的白桿兵又陷入重圍。
李獻忠一直不肯出關救援,使得這些西南土司對朝廷相當不滿,若不是朝廷的撫卹及時下發,他們恐怕都要撂挑子走人了。
這次趙率教救出馬祥麟等人也算是兌現了當初李獻忠的承諾。
白桿兵面對數萬建州主力的包圍居然可以堅守將近三個月,還殲滅了數千敵軍,這使得白桿兵的名聲大振。
尤其是他們在城外能夠以步克騎,重建立虜的騎兵更是不可思議的戰績。
本次寬甸之戰明軍可謂是損失慘重,寬甸守軍1萬兩千人,最終只有8名戚家軍同三百餘白桿兵生還。
而賀世賢更是一仗折掉了1萬6千明軍。
明軍損失將近三萬人,丟掉了寬甸六堡。
雖說也殲滅了建州2萬多建虜,不過大多數都是漢軍,而且他們的殲敵基本都沒有首級印證。
當然了這個鍋得由遼東經略袁應泰來背。
不過好在李獻忠最終力挽狂瀾,明軍雖說丟掉了寬甸六百里之地。
李獻忠攻取界藩城,全殲鑲藍旗守軍三千人並斬首1800級,生擒了旗主齊爾哈朗也算是為大明挽回了一絲顏面。
就土地上來說明軍丟了寬甸堡,得到了界藩城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而且李獻忠的遼東鐵騎一路攻克烏雞關,兵臨赫圖阿拉,搗毀古勒寨,攻佔界藩城也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尤其是他在界藩城下以《討建虜檄》怒斥韃子使者,氣得努爾哈赤當場吐血退兵的故事在情報司的推動下已經是家喻戶曉!
而且傳的版本是一個比一個誇張,甚至還有傳言努爾哈赤已經氣得一命嗚呼了!
不只是遼東,在情報司的推波助瀾之下京城也傳的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