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他不會直接從葉赫回到開原,定會繞道蒙古。”
皇太極也分析過李獻忠從葉赫回開原的路線,每次都是繞道蒙古。
這也無可厚非,蒙古草原便於騎兵行進,這一段屬於科爾沁同察哈爾蒙古交界的地方,一般不會有大批蒙古騎兵出現。
即使有,蒙古騎兵的戰力根本不可能同他的遼東鐵騎抗衡。
李獻忠就是吃準了蒙古各部缺少重騎兵,所以根本就是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後花園。
皇太極說道:“大汗放心,科爾沁的使者此時應該已經見到林丹汗了,相信一定可以說動他出兵的。”
察漢浩特城內,林丹汗正端坐於自己的汗座之上。
林丹汗孛兒只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
今年28歲的他一心想要統一蒙古各部,如同成吉思汗那般恢復蒙古帝國昔日的榮光。
這從他的尊號“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林丹呼圖克圖聖武成吉思大明薛禪戰無不勝無比偉大恰克剌瓦爾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轉金輪法王”便可看出。
可惜他的實力遠不如自己的尊號那樣響亮。
林丹汗名義上還是漠南蒙古的共主,但實際直屬的只有自己的察哈爾部。
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漠西衛拉特蒙古同他則是屬於敵對狀態。
不過經過了十多年的奮戰,如今內喀爾喀五部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炒花五部盟”算是折服在了他的領導下。
今日此前一直對他陽奉陰違的科爾沁部,終於願意臣服於他了。
科爾沁左翼盟的貝勒莽古斯,同科爾沁右翼盟貝勒奧巴以及科爾沁左翼盟貝勒明安、洪果爾的使者,此時都跪在了他的面前。
莽古斯更是大聲說道:“偉大的呼圖克圖汗,科爾沁願意臣服於您的英明領導下,請你務必帶領我們蒙古人消滅李家的遼東鐵騎,就如同21年前您的父汗那樣!”
此時林丹汗,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原本他還以為是科爾沁幾部被自己打怕了前來歸降,原來他們的歸降是有條件的。
那就是要伏擊迎親的明國開原總兵官李獻忠。
這位開原總兵官確實是蒙古人的一大威脅,先是攻打炒花部的宰賽,然後又聯合宰賽消滅了煖兔;之後又同宰賽一起橫掃了科爾沁左翼的莽古斯。
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內,就斬首了漠南蒙古七八千騎。
而且還不斷的挑起草原上的紛爭。
為此他也向大明朝廷提出了抗議。
不過明廷也很快給出了答覆:李獻忠並沒有主動挑起爭鬥,是炒花部的先襲擊的開原西關,他這屬於自衛反擊;科爾沁則是同大明的死敵建州一擊進攻大明庇佑下的葉赫,被橫掃純屬咎由自取。
伏擊李獻忠,這無疑於是要同大明重新敵對。
幾年前林丹汗曾經率領炒花部一同犯邊,攻擊錦州至廣寧一線,不過發現搶了好幾年也沒撈到啥好處。
於是2年前他主動遣返擄走的邊民同大明展開了馬市貿易。
雖說馬市也有諸多限制,主要還是靠走私。
不過要是沒有足夠的好處他是不會同大明翻臉的,畢竟李獻忠並沒有同他產生過矛盾。
此時內喀爾喀的首領炒花也說道:“大汗,從長遠來看李獻忠絕對是一個馬芳和李成梁式的人物。如果我們不趁他現在羽翼未豐,削弱他。恐怕今後我蒙古各部都是他麾下‘遼東鐵騎’收割人頭的物件。”
林丹汗雖然志向遠大,但多少有些優柔寡斷!
他說道:“大明兵部已經取消了遼東鎮關於蒙古首級懸賞的政策,今後李獻忠未必會繼續攻殺你們了吧?”
聽到這話,炒花同莽古斯心裡都無奈地發出了一聲嘆息。
李獻總挑起蒙古各部的內鬥很明顯是要削弱蒙古各部,以便於他進一步掌控,首級領賞那只是附帶的。
林丹汗居然連這點都看不出來,這位大汗還真是有些天真的可愛啊!
莽古斯說道:“我科爾沁蒙古願意每年向偉大的呼圖克圖汗上貢白銀1萬兩,以表示我們的臣服之心,還請大汗一定要替我等討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