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查抄武大員的府邸,足足抄出了白銀20餘萬兩,坐實了其貪汙的罪名。
不過這個案子並沒有最後了結。
因為刑部尚書李志發現,武庫司下撥給“遼東鐵騎”的扎甲為100副,但實際只收到了50副。
他藉此向遼東巡撫袁應泰發難。
不過袁應泰一口咬定兵部下發這批扎甲時並未署名是專門撥付給“遼東鐵騎”的,故而他將部分扎甲撥發給了撫順關的守軍。
此時劉主事已死,相關的文書也已經化為了灰燼,李志也只得作罷。
雖說最後武大員被認定為畏罪自殺,多少有些“無頭案”的味道,不過其被抄沒的20餘萬兩銀子入了戶部,萬曆也算是接受了這個結果。
可接下來兵部尚書的人選就成了“齊、楚、浙”三黨同東林黨人爭奪的焦點。
方從哲思來想去,只有熊廷弼適合接任兵部尚書。
雖然遼東經略的位置十分重要,可一旦失去了兵部尚書的支援,熊廷弼的遼東經略必將舉步維艱。
於是乾脆藉著這次“開原大捷”將熊廷弼升任兵部尚書。
眼見方從哲推舉了熊廷弼,東林黨人一時也推不出更適合的人選來爭奪兵部尚書的位置。只能退而求其次,將袁應泰推到遼東經略的位置上。
閻鳴泰也得以憑藉本次堅守南關的功績,升任遼東巡撫。
如此一來,雙方才達成了妥協。
東林黨雖然沒有拿下兵部尚書,但袁應泰成功就任遼東經略也算取得了一個突破。
而保住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後,“齊、楚、浙”三黨依然能夠在朝堂上形成對東林黨的絕對壓制。
萬曆破天荒的迅速同意了這次的人事變動。
在萬曆的過問下,首輔方從哲責令戶部放了5萬兩的首級賞銀給李獻忠的開原路。
下令兵仗局按照開原路的要求打仗扎甲,以及鳥銃和魯密銃。
很快大臣們就發現,開原總兵李獻忠不是一般的受寵,向來不過問政事的萬曆皇帝,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過問開原的軍務。
這也讓“齊、楚、浙”三黨同東林黨感覺遼東李家有重新崛起的跡象。
二十多年前萬曆就是過於寵幸遼東總兵李如松,從而引發了整個文官集團對遼東李家的忌憚。然後開始了對李家的一步一步的限制和瓦解。
如今的李獻忠雖然不似李如松那般驕縱,李家也不是李成梁時期的李家,可這還是引起了方從哲的警覺。
讓他決定要遏制一下李獻忠的發展勢頭。
一方面他給遼東經略袁應泰下令,遼東各路要均衡發展,不可過於偏重開原一路。
另外他準備調整現行的首級獎賞制度。
方從哲以遼東現在的策略是“聯蒙滅虜”為由,取消了遼東鎮對於蒙古人首級的賞金。
當然為了讓他看起來不是那麼針對李獻忠,他將對建虜青壯的首級賞金提升到了25兩一級。
如此一來就堵住了李獻忠用蒙古人來刷賞金的通道。
對其他明軍來說要取得蒙古人的首級不容易,因為他們都是騎兵;可是李獻忠手下有大量騎兵,對他來說太容易了。
而且取消這個政策也可以進一步向蒙古人示好,聯合他們去對抗建虜可謂是一舉兩得。
雖然之前李獻忠在楊鎬的事情上站在了首輔方從哲一邊,但是畢竟和東林黨也沒有結下太大的仇怨。
對於遏制李家,他們還不算太上心。
可是宮裡突然傳出了李獻忠向鄭貴妃獻寶鏡,鄭貴妃在替李獻忠在萬曆面前進言的訊息。
這下東林黨可是急眼了,他們向來同鄭貴妃勢同水火。
妖妃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