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是不是千古一帝,其實這東西爭論很大,甚至別說老朱是不是千古一帝,連千古一帝這個詞語,千古一帝有哪些人,爭論之大都難以想象的多。
千古一帝一詞,最早出於明代,源自李贄《藏書》中對秦始皇嬴政的評價。其後王志堅在《讀史商語·卷三》中用於評價唐太宗李世民。
此詞彙作為李贄第一個提出並創造的詞彙,並在《續藏書》中評價朱元璋為“千萬古一帝”。
而在現代千古一帝的爭論無疑就更為複雜了。
秦漢隋唐宋元明,甚至就算滿清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粉絲,而且數量極為龐大。
在這一種情況下,千古一帝的候選人無疑就一下子多了起來。
從到開創皇帝這一個制度的嬴政,到奠定封建制度的劉徹,到唐太宗李世民,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時候一些不要臉的還會將康麻子加上,這就已經五個了。
而事實上,網上爭論的數量還要更多。
比如漢宣帝,漢光武帝,隋文帝,明成祖這一個個的加起來,幾乎不下十餘位。
如此龐大的候選隊伍,無疑也導致了千古一帝這個爭執幾乎貫穿了整個歷史。
連嬴政,劉徹這一種作為封建制度和皇帝制度開創者,和制定者都有人有意見,更別說明太祖朱元璋了。
不過這和江晨沒有什麼關係。
在江晨看來明太祖朱元璋,哪怕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他的確能夠算得上千古一帝。
至於原因很簡單。
首先,縱觀整個華夏封建兩千年,得國之正莫過漢與明,而明的時代更為特殊。
蒙元時期,作為華夏民族第一次整體陷落,這幾乎是毀滅性的存在,若非明太祖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華夏,整個華夏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
其次,老朱的出身實在太低了,低到了整個歷史統一的封建王朝之中獨一檔的存在。
開局一隻碗,結局一個國,給予華夏這個民族注入了足以傳承千百年的基因。
哪怕一千多年前陳勝吳廣就已經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漢太祖高皇帝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
可經過了兩漢四百年發展,到隋唐世家橫行,天下似乎又變成了王侯將相有種乎的時代。
哪怕兩宋世家消失。
然而看出生依舊是決定一切的存在。
科舉的盛行的確打破了壟斷。
然而也不過是從世家大族換成了士紳豪族。
本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在古代呀,
沒房沒地的叫做流,沒有正當工作的叫做氓,偷東西的叫做盜,
搶東西的叫做匪,危害國家安全的叫做賊,謀朝篡位的叫做奸,
外來侵略者叫做寇,名門望族沒落了叫做寒門,有房有田的叫做庶民,
家裡有公務員的叫做吏家,家裡有當兵的叫做軍戶,
租用地主家的土地叫做佃戶,畜牧養殖的叫做牧戶,家裡做大生意的才叫富商巨賈。
寒門,再怎麼寒,那也是有著門的。
能夠參加科舉的,至少得是個寒門,再不濟也是一個庶民。
而老朱卻以乞丐之身,奪得天下,於整個時空的意義之重大無疑是難以想象的。
再加上其恢復華夏,驅逐韃虜,奠定了後封建時代,為何不能稱之為千古一帝。
至於朱元璋的侷限性。
說真的哪個帝王沒有侷限性。
哪怕號稱封建史上幾乎完美無瑕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有著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