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這個劇本都不是我寫的,我只是個導演,一個把劇本從文字轉變成畫面的人。”
二十多歲時,雖然也小有名氣,但周圍的人對於自己還是有一定的邊界感的,他們跟自己說話還是挺有分寸的。
特別是觀山道長,跟自己說話時,總有保留。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三十多歲,他們越來越瞭解自己。
或是從別人的口中瞭解,或是自己瞭解到什麼,他們開始對自己不設防了。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問他問題。
他們都清楚,自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去嘲笑或者輕視他們問出的問題,不會洩露他們的隱私,不會……
他們敞開心扉,提問著自己生活、修行上不解的事情。
像是張宇明、餘莉這樣的普通人,便會問一些‘貧富’、‘婚姻’、‘競爭……’這樣的社會性問題。
而像是觀山道長、王導遊他們,又會問像是‘我是誰’、‘我從何處來’、‘要往哪裡去……’之類之類,聽起來好像很玄奧,實際上也確實很玄奧的問題。
不管是上邊的社會性問題,還是下邊的哲學問題,這種問題哪有什麼標準答案。
兩人走在街上,看著小孩子在肯德基門口哭著喊著要媽媽買炸雞。
富人想著,孩子想吃就讓他吃,因為小時候,他的母親為了他的身體健康,反對他吃這些垃圾食品。
而窮人卻想著,小時候自己也是像這個孩子一樣,哭著喊著要吃,卻不知道當時母親一天辛辛苦苦做些小手工,可能也就掙個五六十塊錢,但是一個漢堡就得花去十三、十四塊錢。
這種情況下,跟兩人討論貧富,不管是什麼樣的問題,都會有不同的意見。
人們總是提出一些根本就沒有答案的問題,然後寄希望於比自己地位更高,學識更高,財富更多的人,覺得他們能成為一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肯定能給出答案。
但哪有答案?
有些問題放在那裡沒人解決,那是真的解決不了。
盧正義雖然活得久,但他也沒有答案。
不管是在普通人那一類的問題,還是修行人的問題,他都給不出答案。
別說一個絕對公平的答案,就連一個相對公平的答案都沒有。
王導遊沉默著。
對方的答案,她顯然是不滿意的。
她想要得到一個答案。
至少,至少……
“小義,小義!”
兩人沉默的氛圍,甚至都沒有持續多久。
樓下傳來母親劉慧雲的提醒聲。
“有客人。”
又有客人?
盧正義不自覺撓了撓頭,不會也是跟王導遊一樣,看了片子,道心……不,也不能說道心,畢竟她不修道。
具體該說是,心境不穩的人吧。
總不能又來一個心境不穩的人吧?
但很快,他知道來人是誰了。
之前拍攝恐怖遊輪才見過的王曉旭,啪嗒啪嗒踩著樓梯,迫不及待的上樓了。
自能夠實體化以後,他這樣子跟人也沒什麼區別了,手裡頭甚至還拎著水果。
“喲,有客人。”
王曉旭好奇的看了一眼王導遊,這個人……好像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