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
高橋文小心翼翼的回著,“盧正義導演,如果等下實際拍攝過後,在效果上沒有那麼好的話,我……我會負責的!”
他鄭重的說著。
高橋文指的是人設方面。
關於相良木這個人設,甚至是造型,都是他要求的。
在和國,並不強制要求學生的髮色,但一般來說,除了不良之外,就只有人緣好、性格活潑開朗的人才會去嘗試染髮。
所以一些和國的作品裡,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動漫,有著鮮亮髮色的人物都會比較活潑開朗一些。
而像試膽遊戲之類的一些課外活動,也是人緣好的學生才會參加。
一些人員較差或者是一般的學生,在課後是很少會參與活動的。
除了人設上,高橋文還對於相良木的一些表現、臺詞給出了意見,而參與劇本創作的這個過程對於他來說,是很新奇的。
因為這項工作,本應該是屬於導演、編劇的職權。
“我也會對我的角色負責。”
而旁邊,安孝周在他開口後,先是詫異的給了他一個眼神,接著趕緊出聲表達自己的責任心。
她在劇中的角色,記者李在敏同樣是她自己進行大部分的設定。
“不需要你們負責,既然我敲定了你們給出的意見,是好的意見,那結果好與壞自然是我來承擔。”
盧正義擺擺手,沒有因為他們願意擔責,而順勢交給他們,“你們對於角色、劇情給出的意見,很多都很中肯,作為唐國人,我確實對於你們兩國的文化並沒有瞭解太深,是你們彌補了一些缺陷,避免了出現有違現實的情況。”
之前的試鏡和圍讀過程中,他們更多是在討論人物角色該如何確立。
雖然對於一部恐怖片來說,儘量不要出現與現實有違和這樣的形容,有些微妙,但事實如此。
電影作為大銀幕,比起於電視劇,往往更加註重於質感。
電視劇會經常出現一些完全架空題材的神話、玄幻劇,因為主創團隊有大量的時間去構建出一個背景,但這樣一來,填充大量繁雜的內容會讓片子失去質感。
所以很多人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撥動進度條。
特別是在如今相對浮躁的時代,比起於原速,一點五倍亦或者是二倍速觀看,往往會讓人更加容易接受。
人們更注重於時間,同一時間對兩件事情,甚至是三件、四件事情已經成為常態,就好像如果不在同一時間多做點事情,就虧了一樣。
看電視劇、看書、看電影呢,也喜歡看重點,有時候一部很感興趣、期待了很久的電視劇,總是覺得內容沒什麼營養,進度條拉著拉著,就把片子關掉了。
但其實說到底,就是片子缺少質感。
所以比起於電視劇,電影很少有完全架空的情況,即使是科幻、玄幻、神話……這些個標籤的片子,多數也是透過已有的文學作品進行改編,亦或者是實事、古時的一些傳說。
因為質感多數都源於沉浸,也即是現實。
要讓觀眾在影院能沉浸下去,就需要從各種不經意的小細節上增加質感,從而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否則的話,一些片子即使是以電影的方式拍攝的,有了電影的濾鏡,且放到大銀幕上,卻還是讓人像在看一部低成本的電視劇、網劇一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