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過去,歷代瑪納達王都擔心如果讓大區實體化,會使得大區內貴族更加緊密的抱成一團,不利於王拉一派打一派。出於這種心理,一直到沙彌尼改制時,大區在瑪納達國家內始終是地域性概念而非政治性概念。
這樣確實在早期,確保幾個大家族能輕易的挑撥小家族的關係,讓他們沒法緊密的抱成一團,但這也拖累了瑪納達的行政力,瑪納達幾次戰爭的失敗與這一方面無不關係。
於是沙彌尼敢為天下先,率先將大區制度化,在主城之上、國家之下設立了大區。這甚至影響到了瑪納達,讓瑪納達在隨後幾年因為沙彌尼的影響,不得不追隨沙彌尼,被迫將大區制度化。
沙彌尼留給茲拉的第二項遺物,是沙彌尼文,在沙彌尼的努力下,茲拉人仿照瑪納達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文字,儘管與瑪納達王有些許相像,但在神界的記錄中,這已經是一種獨立的文字了。
於是,就如同瑪納達的“聖君”莫來德一樣,儘管沙彌尼本人沒有改變選王制,但是他一去世,他的兒子就被狂熱的民眾抬上茲拉王位,恢復了茲拉的世襲制,建立了茲拉第二個王朝,卡諾王朝。
卡諾王朝從1280年一直統治到1404年,存在了124年,一共有九任茲拉王,期間最大的成就,就是利用瑪蘭琦的獨立戰爭,趁機奪回了格倫多爾,卡諾王朝聲望一時無幾,可是不到30年王朝就沒了,這是為什麼呢?。
奪回格倫多爾以後,茲拉王想起了過去的美好時光,興高采烈的按照祖先留下的記錄,開開心心的去劫掠瑪納達的前沿大區。
可是前沿大區已經是此一時彼一時了,經過茲拉的劫掠以及瑪納達的衰落,此時茲拉再去搶劫前沿大區而非去佔領前沿大區,已經是虧本的買賣。
然而茲拉王起初並不懂,帶著軍隊去搶了幾次,結果搶來的沒法回本,不但讓卡諾王朝威望大跌,並且成功讓前沿大區的瑪納達人回想起過去被茲拉人劫掠的日子,激起了對茲拉人的仇恨,這在未來給茲拉人造成了無數的麻煩。
卡諾王朝乾的第二件蠢事,就是在進攻瑪納達之前,試圖聯絡瑪蘭琦讓他與自己兩面夾攻瑪納達,結果瑪蘭琦毫不猶豫的賣了茲拉,還用心險惡的與瑪納達上演一出雙簧,結果上當了的茲拉被坑慘了,造成了許多無謂的死傷,這讓卡諾王朝威望大跌。
對卡諾王朝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是,這一次入侵瑪納達最終失敗,這就讓茲拉人暴怒了,這次入侵明明優勢這麼大還居然失敗了,肯定要有人背鍋,不用說就你卡諾了,不是你在戰爭開打前被坑了,怎麼會輸得這麼慘?
於是卡諾王朝在1404年進行了茲拉版的“第二次法薩卡妥協”,結束了卡諾王朝的歷史,開始茲拉的第三次選王時代。
接著又是相似的劇本,第三次選王時代進行了九十幾年,又出了一個很有作為的茲拉王,“鐵骨”沙彌尼五世,於是選王時代再次結束。
然而沙彌尼五世與過去的建立了厄布斯、卡諾王朝的沙文一世、沙彌尼一世有些不同不同,因為沙彌尼五世並不是茲拉人,他是茲拉有史以來第三個茲希人茲拉王,也是第一個掌握了實權的茲希人茲拉王。
所謂茲希人,就是茲拉化的瑪納達人和瑪亞娜人後裔,看到這裡你就應該明白,能以茲希人做到茲拉王這種地位,還掌握了實權,其手腕該是有多麼強。
要知道,前兩個茲希人茲拉王不過是因為選王制各大家族互相牽制,最後選上一個瘸腿茲拉王,而沙彌尼五世並非如此,他是擁有實權的,因為他能成為茲拉王不是靠著機緣巧合,而是憑藉著實打實的功勳力壓群雄,刷上去的。
但話雖這麼說,這種身份還是很尷尬,也決定了沙彌尼五世無法像沙文和沙彌尼一世那樣,順利建立自己的世襲制王朝。
可是沙彌尼五世怎麼甘心這種結局?他繼位之前,茲拉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叛亂,是他獨自一人在官方扯後腿、身邊皆是豬隊友的情況下平定的;他繼位之後,又對瑪納達發動了戰爭,奪取林間小型大區的西部,斬斷了瑪納達朝塞尼伸過去的觸手。
沙彌尼五世無法接受那種結局,於是他在1506年改變了茲拉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三寡頭制度,茲拉王國也成了“茲拉三寡頭共治國”。
這個新建立的三寡頭制度中,茲拉將不是由各大貴族選舉茲拉王,也不是由一個家族世襲茲拉王,而是由三個家族進行寡頭輪流世襲茲拉王。
而對於三個寡頭的選舉,沙彌尼五世也是煞費苦心。除了自己的修斯家族以外,一方面將已經退位的卡諾家族拉為寡頭,另一方面又將自己最大的競爭者布本家族拉為寡頭,修斯、卡諾、布本,這就是茲拉自1506年出現的三寡頭共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