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數,多數不識數,朕,還真不知道呢,怪不得當年有一段時間,這伺候的人有些少呢。”
“陛下,就是那個時候,太宗皇帝要求的,都要學習的,只有少量的,老奴,就是那少量的人之一了,不需要識數,認字,這才沒有學習。”
(不要不可思議,不知是辮子朝,還是辮子前朝,有一個階段,那是在皇宮裡面,直接要求太監,都不能認字的,認字多了,那就是罪過。)
“不過,不識數,會怎樣?”
那個,這個,真不明白的,不認字,是什麼樣的現象,想象不出來,只有看著本人,才知道的。
“回陛下,不識數,不認字,如果陛下著急了,讓老奴給找東西的話,有很多的事情,是老奴幹不了的,其中一個例子,陛下如果讓老奴去找一本書的話,老奴就找不到,所以,老奴還要現抓人去幫著老奴找東西,而且,老奴必須要學會強記。”
“強記?”
“如,陛下說的一個書名,老奴說錯了的話,抓的人也找不對,這樣,就耽誤陛下的事情了。”
其實,不是耽誤事情,是會讓李治不高興的,我讓你找禮記,你給我找來了史記,禮跟史,一樣麼。
李治不明白,不要緊,而寶兒這裡,故事還在繼續著,不過,這裡,倒是沒有不理解的了,什麼,不識字會怎樣,看小寶寶。
“孃親,孃親,這是大圈圈,對了,這個大圈圈是什麼來著。”
這是寶寶在跟孃親說著筆記的事情呢,這不,她能夠認識的字不多,能用拼音的,就用拼音了,可是,這拼音長的,也不成了,那麼,就成了圈圈了。
“大圈圈,你這段記錄,記的是什麼?”
“記得是什麼,倫的午飯。”
四個字,就三個拼音,還有一個別字,牛寶寶看著就想樂,牛寶寶是看不明白的,不過,小寶寶還是記得了。
“嘻嘻,孃親,是午飯,這大圈圈,是大螃蟹,倫吃大螃蟹了,是從山裡抓來的,為啥螃蟹在山裡。”
這不,這不識字的例子就在這裡了麼,不識字的人,幾乎跟寶寶是一樣的,不過,他們還會彆扭一些。
“就是這麼多錢,我之前買,就是用這麼大一張的。”
這是在一個雜貨鋪裡發生的故事,嗯,紙幣,就是這麼麻煩,不識數啊,不認字啊,這不,票面不認識,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彆扭的,如果說是銅錢的話,這彆扭的人,會少很多,不過,也是有的。
“一三五四,四個,看好了啊,都給你了。”
還好,錯有錯著,就怕什麼呢。
“一三五四八,八個,這是八個錢,看好了。”
“一二三四五,這是五個,哪裡來的八個,六七八,讓你吃了。”
這不,就為這個八,能鬧上半天。
“算了,跟你說不明白,不賣給你了。”
“不賣就不賣,我跟你一個不識數的人說半天干什麼,我到那邊,去找識數的人買去,也不知你這買賣,為啥沒有關門,都不識數。”
額,是誰不識數啊。
“一三五八九,你給我多了,這樣,我虧一些,你給我這一張好了,我還找給你一個錢,你看,一張紙,還還給你一個錢,然後,加上一小張,什麼,這小張,就給我做小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