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什麼看,回魂了,好了,娃兒,不要羨慕你的妹妹,將來,你的成就不會比她們差的,明年,就要科考了,可惜,你爹說了,要想參加科考,就要先當幾年的教師,等奶奶給你安排,去學校裡面當幾年教師好了,等下一次科考,你也去參加一下,最好,給奶奶考一個狀頭回來。”
狀頭,為啥不是狀元,這個,楊喬可沒有改,還是叫狀頭好了,這狀元,該出的時候,就出來了,再說,此時,雖然因為楊喬有所改變,可是,這能參加科考的,還幾乎算是推薦的了。
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哪裡有那麼容易,就算是後來有了,也是極少數人,就如同戲裡唱的那陳世美一樣的人,也只有在那個朝代才會有的。
而此時,在長安城裡,已經開始流行那什麼頂卷自薦了,也不知道是誰先引起的,這不,這眼看著科考接近了,這很多沒有關係的舉子,就算舉子吧,這是李二給的說法,因為這是第一屆,甚至,沒有所謂的鄉試縣試的,上來就是一次性的科考,甚至,因為準備不足,還沒有分科。
不要以為這科考之處,是大一統的考試,而是分科的什麼數算啥的,最難的好像就是那儒家的考試了。不過,到最完善的時候,就只剩下明經跟進士兩科了。
好了,這個,不多介紹了,不過,現在的準備,其實,不能說是準備不充足,而是爭吵不充足,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爭出一個具體的結果來,所以,還是和稀泥的說法,推薦跟才情並重。
其實,也就是推薦為重了,而李二,也算做了妥協,用楊喬的說法就是,溫水煮青蛙。
這考試,讓人們推薦好了,自然,也有不推薦的,然後,在閱卷招收的時候,慢慢的摻雜一些東西進去,這人們慢慢的這習慣不就是改變了麼。
其實,好像,歷史上,人們也是這麼改變的。
“參見大人。”
這想什麼,竟然來了什麼,竟然有人攔楊喬的路了,這要是不理解的,會以為這是攔路告狀的呢,誰知道,這是求推薦的舉子呢,不過,楊喬有些納悶,這是什麼人,竟然能攔到楊喬頭上。
“你確定是我?”
“嗯,就是大人你,據說是道長裝束,還帶著兩個喜娃娃,據說,這長安城裡,大人是獨一份的。”
“嘻嘻,無量道尊,你太矮了,過來讓我摸摸頭,你會心願成的。”
這鸞兒,真是入戲太深了。
邊上李蓮則是羞戚的樣子,太害羞了,竟然這麼穿著就出來了,怎麼就聽了郎君的說法呢。
“多謝喜娃娃,多謝喜娃娃。”
這舉子可是高興了,果然被人指點的好啊,這不但能有了推薦人,還有好口彩呢!
“嗯,這卷子呢,我接下了,你呢,好好回去準備吧。”
既然有人找來,那就接下好了。
“李賢,一個沒有聽說過的名字,話癆,你聽說過麼,不是,是你搜尋一下,有這人的名字麼?”
“沒有,估計是名落孫山的人物,他寫的是什麼?”
“嗯,果然了,大唐稅收初建,這是給稅收提建議的了,看來,這是一個人才,正常來說,還是一個偏才,不過,現在應該是正才了,可以推薦給李二了。”
“郎君?”
“嗯,好東西,你收著好了,沒事,我不喜歡進宮了,到時候,你交給父皇,這個,可以大用,就直接安排進戶部好了。”
就是這麼簡單,說是什麼科舉,就是楊喬自己,都會出現違規推薦的事情發生,而是,此時的推薦,才是主流,不是麼!這推薦,叫做薦舉,是漢代的人才選用方式,而這大唐初期,其實,也是這麼用的,自然,這起義的隊伍,也只有這個樣子選人了,咋地,你起義,還要進行武舉考試啊,誰考上,我就用誰,那不是傻子,是什麼?
“嗯,好吧,我說,你為啥又不願意進宮了,以前,你不是常去麼?”
“那只是無奈之舉,現在,還是脫離宮裡遠一些好,還有,你跟你的那些弟弟們,也不要太近了,記住了,什麼都不要答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