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二人被要求聽命於王立!
眼下,大軍已經離開關錦防線,距離瀋陽只剩二百餘里!
數萬大軍跟在自己身後,實在礙手礙腳!
王立讓何可綱領兵先撤,就因為他是步卒!
有祖大壽的騎兵斷後,這支步卒必能平安返回錦州!
另外,六千關寧鐵騎仍在往東,其實包含著王立的私心!
如果遇上八旗騎兵,如果吳襄和吳三桂碰巧戰死,那就……嘿嘿嘿……
……
九年前的薩爾滸之戰後,明軍主力始終龜縮在關錦一線;
四年前,努爾哈赤從赫圖阿拉遷都瀋陽,改稱盛京,明軍也無力收復失地;
而今,明軍毫無徵兆地東進,後金的幾大貝勒個個磨拳擦掌,連番請戰。
然而,皇太極的態度十分堅決:“堅守不出!誰敢妄自出戰,斬!”
“可是……大汗,明軍大搖大擺地殺來,八旗騎兵卻龜縮城中,豈不讓人笑話?”
大貝勒代善說罷,三貝勒莽古爾泰也上前請戰:“大汗,我只需五千騎兵,就能殺他個片甲不留!大汗,下令吧!”
“不!絕不能出戰!”
放下手中的《三國演義》,皇太極自信地笑道:“漢人的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袁崇煥深通兵法,在沒有糧草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向遼河進軍,豈不可疑?”
眾將還想請戰,皇太極揮手阻止,繼續笑道:
“明軍連續逼近西平堡,見我沒有上當,於是撤回步卒示弱!
這個圈套,還不夠明顯麼?
我若出戰,必中其計!
所以,傳令各城,務必死守!
誰敢出戰,定斬不饒!”
說罷,皇太極繼續捧著《三國演義》,讀得津津有味。
眾將正要退下,突有信使匆匆來報:
“報……大汗:明軍何可綱部去而復返,昨夜攻佔了西平堡!
祖大壽率領六千騎兵,繼續向遼陽進發!”
聞報,眾將一片譁然!
皇太極心頭一緊,面色卻毫無波瀾。
西平堡,守軍並不多,卻是八旗兵進攻關錦防線的前哨站!
並且,皇太極效仿書中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西平堡屯集了大批的糧草軍械!
西平堡被攻佔,眾將又驚又怒,連番請戰。
皇太極仍舊搖了搖頭。
“我剛才說過,何可綱的步卒只是疑兵!
如今,果然證實了!
他示弱退走之後,見我仍未出戰,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