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二什帶著臼炮上山襲擾敵人。”
“三四五六什去東側谷口截擊敵人。”
“七八九十什,都跟老子去西側谷口,。”
斥候隊長翻身下馬,從馬脖子上的皮兜子裡取出配槍與子彈,邊上彈邊道:“既然大魚叫咱們給撞上了,咱們說什麼都不能叫他們從咱們手底下溜走。”
“不然等回頭二隊三隊的見了咱們,非得笑話死咱們不可!”
剛剛那個嚮導已經跟他們說過了。
這地方周圍都是山脈峽谷,只有東西兩側有能夠出入的谷口。
而他媽恩只要守住了兩側的口子,就不怕這些人能跑的出去。
等下完了命令,這斥候隊長當即帶著一眾人朝著峽谷的西側谷口跑去。
至於留在原地的人也都沒有遲疑,紛紛解下馬背上的武器,徒步朝著山頂衝去。
當今大唐的軍隊經歷多幾次軍事改革,與原來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中最明顯的變化,無非是他們手中的武器。
已經從原來的火銃,火槍,燧發槍,變成了現在的連發槍。
一杆槍,二十發紙帽彈,兩枚天火雷,這是普通士卒的標配。
而相較於普通的隊什來說。
斥候隊什所配備的裝備只多不少。
除卻最基本的裝備配備之外,每個斥候隊什,還有四門小型滑膛炮。
等登上了山頂之後。
一什二什的軍卒們當即就開始利用岩石當掩體,朝下方的人群發起了攻擊。
另外還有軍卒將原本拆卸開來的臼炮組裝在一起,等找準角度後,立馬開炮射擊。
轟!轟!轟!
一時間,炮聲,槍聲,天火雷的爆炸聲,連綿不絕。
臼炮的體積小,威力也比不上步兵軍團裡的大型火炮。
但在這種遭遇戰當中,臼炮的戰術地位,卻要比大型火炮還要高。
首先就是這東西便於攜帶,操作簡單。
其次臼炮的裝填速度,可要比大型火炮快的多得多。
只要操作得當的話,大型火炮打一輪炮彈出去,臼炮都能打三四輪了。
而薛延陀一眾本身是想隱匿行蹤,所以站位特別近,幾乎是人挨著人,人擠著人。
這簡直就是給臼泡提供了一個可以盡情表演的舞臺。
在臼泡的轟擊之下。
無數薛延陀士卒都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甚至沒看見敵人在什麼位置呢,就被炮彈爆炸之後產生的氣浪給掀飛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