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石虎走了之後,李安民亦是重新將目光放在了武華年身上。
“武大人。”
“咱們還是繼續聊聊這個淮揚白鰱。”
“李某著實不解,為何,百姓會說,這魚不是給他們吃的?”
李安民凝視武華年,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理由。
“百姓這麼說的緣由很簡單。”
“因為這魚就是他們的命,就是他們接下來的活路。”
武華年指著盤子裡面剩下的半條魚說:“山南道東部的八成良田都被水患所摧毀。”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單單指望莊稼生長出來,朝廷還不知道要拿出多少錢來養活百姓。”
“又不知有多少百姓會因為朝廷的錢款給的少或者是給的慢而餓死。”
他的話剛說到這裡,旁邊的李秋靈便道:“災情是災情,跟淮揚白鰱賣的那麼貴有什麼關係?”
“俗話說得好,頭髮長見識短。”
“你不懂這裡面的門道我也不跟你一般計較。”
武華年掃了李秋靈一眼,無視了李秋靈那幾乎要噴火的目光,不急不緩的說道:“正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誰不如靠自己。”
“經過我的觀察。”
“咱們山南道,別的東西沒有,但是魚貨卻特別的多。”
“尤其是剛剛經歷了一場大雨的淮河裡面,魚貨更是急劇增多。”
“而與其任由這些魚貨,順著江河跑到下游溜達去,為何就不能將其打撈上來,換做能夠買米買糧的銀子呢?”
聽到這裡。
幾人也是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武華年說,那些百姓會主動說這魚不是平民百姓吃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誰捨得吃魚?
只怕都巴不得能多賣點錢,多買點糧食。
李安民皺了皺眉,抬頭看向武華年道:“這天底下也不都是傻子,百姓將魚價定的如此之高,有誰會買?”
“窄了!”
“眼界窄了!”
武華年伸手點著李安民的鼻子道:“你老李的眼界真是太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