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弟啊。”
“你也是領兵之人。”
“難道你忘了,領軍就不能輕敵了嗎?”
李承乾道:“你們是沒看見,在戰場上那些西突厥的騎兵在對上盎撒人時是什麼樣的景象。”
“他們被打的,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梁軍只要對上,那西突厥的甲士就會成片成片的倒。”
李承乾環顧在場幾人道:“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什麼?”
李麗質神經大條,徑直開口問道。
“意味著,一旦開展火器戰爭。”
“我軍不能掌握絕對的優勢,就要陷入捱打的局面。”
“到時候,成排成片倒下的就會是我們大唐的甲士與子民。”
李承乾頓了頓:“而且有一件事,我並沒有向朝廷稟報。”
“你們可知道西突厥在這場戰爭當中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嗎?”
“光是兵就死傷近四十萬人!”
“而西突厥總計才不過區區二三百萬人口,一下子死傷了近四十萬人。”
“你們知道這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什麼概念嗎?”
李恪抿了抿嘴:“意味著,至少往後最起碼二十年,西突厥都沒有向外發動戰爭的能力了。”
聽聞此言。
李承乾朝他拋去了一個讚賞的眼神。
“沒錯。”
“至少二十年西突厥都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
“而與此同時他們的年齡結構也基本被打斷層了。”
李承乾慢條斯理的說道:“在我抵達西突厥的時候,鮮能看見三十歲左右的人。”
“軍中甲士,大多都是四十歲和二十歲,乃至十多歲的。”
“而以西突厥的平均成婚年紀,十七歲來推算。”
“他們至少有二十萬個家庭失去主心骨,至少二十萬個女人失去丈夫,至少二十萬個孩子失去父親。”
在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看來,戰爭,或許只是兩個字而已。
但對於親歷者而言,這是最殘酷的煉獄。
尤其是在火器戰爭裡,人命實在是不值一提。
場內幾人聽聞這話也都不禁陷入了沉思當中。
“恪弟。”
李承乾轉而看向李恪:“你剛才說,我打贏了他們。”
“沒錯。”
“我是打贏了。”
李承乾很認真的說道:“但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場戰爭,我們贏得很僥倖。”
“如果沒有趙有林在最後時刻,激發起那些部族首領保家衛國的鬥志。”
“如果沒有那些西突厥甲士不顧生死的奔襲數千裡,打掉了盎撒國的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