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無憂這句話,李承乾呆立當場。
秦王也好,太子也罷。
其中所指的無外乎李承乾一人而已,但這卻也是李承乾人生的兩個階段。
而且與其說是兩個階段,還不如說是三個為好。
畢竟,在太子與秦王之前,還有個中山王呢。
而在中山王時期,李承乾那真是將貪生怕死四個字演繹到了極致。
遇事就躲,遇難就逃,面對李世民時,更是如同小貓小狗粘著主人一般的百般討好。
並且,那時候的他還狠慫,慫到幾乎不敢與任何人發生衝突。
至於李承乾的心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轉變。
或許,這還要追溯到李聽雪受傷的那一次。
也是在那一次,讓李承乾切身處地的知道了,如若沒本事,就算這人的身份地位再高也沒用。
當然,這也更讓他體會到了,那種無法保護自己所在乎的人,從而產生的刻骨銘心的痛。
從那之後,中山郡王也就真真正正的變成了大唐秦王。
而等到了秦王時期,李承乾的心性已然與原來大有不同。
他不僅會在遇到事兒的時候挺身而出,更會在遭遇欺負時重拳出擊。
所謂忍讓,在他這裡僅僅只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而已。
而那時候也是大唐對外開戰最頻繁的時候。
征伐東北三番,征伐以高句麗為首的東北新三番,征伐西突厥等等。
而他的戰爭天賦也是在那一時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到後來,彷彿一切都發生了轉變。
尤其是在李承乾坐上太子之後。
他開始變得畏首畏尾,開始變得遇事不決,更是開始變得遇到事情先行選擇忍讓。
就拿今日的事兒舉例。
若是今日遇到張亮找茬的是當初的秦王。
那張亮絕對是好不了,就算是不被整死,那也得被搞得生活不能自理。
而這話也絕非是一句玩笑。
畢竟在這傢伙八九歲的時候可就將開創了一個大時代的唐初三流氓給耍的暈頭轉向。
而想到這些時,李承乾忍不住搖頭苦笑。
“秦王只是個小孩子,想的問題都跟簡單。”
“他就是不想受欺負也不想讓身邊的人以及他所在乎的人受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