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無事。”
“兒臣曾去軍械營檢視。”
“而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距離我大唐的貞觀擊發槍問世,已經有一年之久。”
“可軍械營之內的一切還是沒有改變,擊發槍更是停留在原地,寸步不前。”
李承乾直朝著李世民道:“兒臣覺得,父皇應該加大撥款,打造更加精進的槍械武器。”
“槍械武器?”
李世民忍不住皺眉。
“如今擊發槍已經是天下之最。”
“這一點,上一次你去西突厥作戰時,就已經得到了印證。”
他直朝著李承乾道:“而且,你要知道研製槍械所需要的花銷,可是非常的大。”
“要知道,之前研製擊發槍的時候,你可就花掉一個州府近一月的稅收。”
“而如今不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已經沒了戰爭,武器自然也沒了作用。”
“有這些錢,做點別的,難道不好嗎?”
聽聞這番話,李承乾直開口說道:“父皇此言差矣。”
“如今,大唐雖然四海皆定,天下皆平。”
“但兒臣認為,大唐還沒有真正的獲得和平。”
“旁人或許不清楚,但兒臣親自去過西突厥,見過那些盎撒人。”
“他們的武器,雖比不上我大唐的,但卻也相差不大。”
“如若加以研究,他們一定能開發出比大唐的擊發槍還要好的武器。”
“而這一次,我大唐之所以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勝,全憑我軍軍械比對方高一個等級以及全軍將士勇猛。”
“可一旦有一天,他們的武器水平超過我們,兩相對決之下,我們可就不會再佔據那般大的優勢了。”
這話可不是開玩笑,更不是李承乾誇大其詞。
要知道,西突厥一戰,打的可並不像看上去的那般容易。
而大唐之所以沒有出現太大的傷亡,那不是因為大唐如何如何的強大,而是因為西突厥承擔了更多的主攻責任。
而即便是如此之下,即便是當下大唐的武器領先於盎撒。
但最終,卻也還是叫西突厥付出了十數萬人傷亡的代價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若換而言之,盎撒武器科技領先於大唐呢?
只怕,就算是付出西突厥十數萬人的傷亡代價,最終的勝利方也不見得會是大唐吧?
搞不好,李承乾以及他帶去的那些人,全都得扔在那片土地上。
而想到這些時,李承乾也是直朝著李世民拱手說道:“所以,兒臣覺得。”
“我們大唐,不應該故步自封。”
“還應繼續推動經濟發展與技術發展。”
“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大唐獲得真正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