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義的戰報,不日便傳回了朝廷。
而當聽聞,李崇義帶著大唐水師,在短短數日內便差不點打到了百濟的國都。
滿場眾人也是被驚得不輕。
大唐的上一次戰爭是與倭國的戰爭。
那一次,大唐的損失可謂慘重。
前前後後總計觸動了數十萬兵馬,可最終的結局卻也不盡人意。
不僅失去了李靖李將軍,更是讓李世民急火攻心,差不點讓李承乾直接繼位。
雖然最後仗是打贏了,但卻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兵制不健全,集結兵馬的速度奇慢。
自我認知不到位,許多人包括將領都還沒有徹底融入火器時代。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將領老齡化嚴重。
李世民是唐初這一代當中年紀最小的,可哪一年也已經三十八歲了。
李靖出征之時,更是年近七旬。
而後來大唐的一系列改革,也無一不是針對這一場戰爭做出的總結與反省。
現在,一年半的時間已經過去。
大唐的軍制已然翻天覆地。
而對於這些改革的認知,則是呈現出完全的兩極化。
認為它行的,一直都堅定不移。
認為它不行的也是同樣如此。
甚至在出徵之前,許多人就展望過。
固然大唐水師融入火器時代較早,並未遭受到改革的衝擊,但總歸也是會受到軍制改革的影響。
所以,他們出征時,就一直有人說。
這一仗大唐肯定能憑藉國力打贏不假。
但時間肯定會很長,最起碼得打半年。
可現在,這一份軍報傳回來,卻打了許多人的臉,同時也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五天啊。
僅僅五天啊。
就直接從對方的第一防線,打到了對方的國都……
這是什麼速度?
饒是一直以領軍天下無二自稱的李世民,都有些難以想象戰場上究竟發生了怎樣恐怖的事情。
而聽完了戰報後,滿朝文武皆是久久無語。
唯有李承乾一個怡然自得,時而對李孝恭拱手無聲道喜。
事兒轉身看向高至行,甩給其兩個白眼,無聲對其說,當初不領兵去百濟,就是他此生最大的損失。
而瞧這傢伙眉飛色舞的嘚瑟,臺上的李世民則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他直說道:“太子,你對這一戰,怎麼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