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李世民也是陷入了沉思當中。
李勣的戰績有多彪炳已經無需贅述。
若論冷兵器當中的步戰,這天底下李靖是堪稱獨一檔的存在。
而李世民自是也很厲害,但跟李靖相比的話,兩人就是五五開,不一定誰贏誰輸。
只不過,連李靖這般的人物,都在火器的運用上吃了大虧,被倭軍打的那般慘痛,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當下,也不等旁人說話。
長孫無忌便率先站了出來。
“陛下,臣覺得,殿下說的十分有理。”
“當下,這一場對倭戰爭已經足以說明我朝軍制當中的諸多弊端。”
“而且也足以說明,我朝將領當中的確有許多人都應該好好的適應一下火器時代了。”
長孫無忌直朝著李世民拱手道:“所以臣覺得,應仔細思量殿下之言論。”
長孫無忌的話剛說完。
一旁的魏徵也站出來了。
他直道:“臣雖說不贊成太子殿下的一些話。”
“但臣卻知道,當下在將領階層中有許多都是庸庸碌碌的無能之輩。”
“之前朝廷一直都在肅查文官技能,如今也到了好好考察一下武將的時候了。”
聽見這二人發言,李世民點了點頭。
隨後,他看向李承乾道:“那你覺得,當下應該如何做?”
“正是兒臣先前提到的。”
“改革軍制將全國各地的軍兵都集中在一起登記造冊,統一交由兵部。”
“隨後,再看人心意願,募集兵士,以後兵民分家,兵是兵,民是民。”
“兩者不得混為一談,更不得相互參雜。”
“而兵貴在精,而不貴在多,就算一道只募得五萬,三萬軍士。”
“那也要精兵,不留混吃等死的蛀蟲。”
“除此之外,還要將個道將領逐一調回長安城進行考試培訓。”
“如若能夠適應火器時代,自是能夠委以重任。”
“若是不能適應新時代,那麼對不起,朝廷不養閒人。”
“而空缺,自是要選用新的人才頂上。”
李承乾直拱手道:“若父皇恩准,兒臣便草擬計劃具體的實施方案,呈遞給父皇。”
“如此甚好。”
李世民擺了擺手道:“你就詳細的寫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