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秦伯伯舉例,早年的征戰掏空了秦伯伯的身體。”
“以至於在漠北大戰之後,秦伯伯便一直臥於病榻,連朝都上不了了。”
“而且秦伯伯不是個理,許多跟隨父皇的猛將,要麼就是陣亡疆場,要麼就是病死於家中。”
“以至於現在,大唐的武將行列很嚴重的斷檔。”
李承乾指了指自己道:“兒臣今年十七歲,表哥二十歲,懷亮二十一歲,表舅高至行二十四歲。”
“可是,如此算來的話,在武將行列當中,最年輕的一位是蘇定方蘇將軍。”
“但他今年也已經與父皇一般大了,行將年滿四十歲。”
“而父皇可能算出這中間究竟差了多少?”
這麼簡單的加減法誰算不明白?
無外乎是用蘇定方三十七歲的年紀,減去高至行的二十四歲唄。
可是這麼一算,李世民都有些傻眼了。
其實,若不是劉啟與馮光耀的事情,他自己都沒注意到。
自己的武將行列,竟然正正差出來一代人了。
而這問題,也得虧是他們發現的早。
若是在晚一些,到了李承乾繼位的那個時候。
他身邊都是什麼人?
都是一群快七十歲的老將。
要是指望一群七十歲的人打仗,那還玩個屁?
收拾收拾回家睡覺就完了……
所以此刻,李世民也是真正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危險。
畢竟,他是上過戰場的。
他也知道,如果差了十歲的年紀,老將與新將中間會有多大的差距。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體力問題。
人家能十二時辰的連軸轉,研究戰略方針。
但你要是十二小時連軸轉,恐怕老命都得交代在中軍帳裡面。
李世民直道:“看來此事是刻不容緩了。”
“沒錯。”
李承乾道:“大家都能看出來這裡面的問題,只不過一直以來都沒人說罷了。”
“大唐現在真的到了人才匱乏的時候了。”
“畢竟在早些年,大唐的內耗實在是太嚴重。”
“所以當下我們必須解決武將年紀斷檔的問題。”
“隨後,再去研究武將的培養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