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道:“兒臣這身板,早已不是那麼弱不禁風了。”
“就算是讓兒臣跟隨大軍,殺入西突厥,將那西突厥一舉打散,兒臣也是挺得住的。”
見他這般模樣,李世民還能說什麼呢?
只得點頭答應。
可他卻沒看見,在其答應李承乾時,身後那些大臣都變了臉色了。
這些人,無外乎都是主和派。
從開始時,他們就並不希望大唐兩線開戰,甚至不希望大唐開戰。
畢竟大唐前期經歷都經歷了那麼多的戰爭了,這才剛剛休養生息兩年,就直接和東西兩線的鄰國大打出手。
這在誰看來都是不明智的選擇。
而在李承乾帶人走後,李世民宣佈散朝。
不過,就在散朝後,一幫文武大臣都在魏徵的帶領下走進了李世民的御書房。
他們的目的無二,就是要力勸李世民罷兵休戰。
魏徵率先開口道:“陛下,如今東線戰爭已經結束,西線我軍又佔據全盤優勢,實在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了。”
待他話音落下後,戴胄與陳叔達這對從一開始就反對這場戰爭的主和派也都站了出來。
陳叔達直道:“魏相說的沒錯,如今我軍已經給了敵人應得的教訓,不如趁現在和談,以免我大唐百姓再受兵戈之苦。”
戴胄也在一旁道:“陛下,高句麗戰爭,我國戰死兒郎足有三四萬人,而且傷殘者不計其數。”
“未來,咱們大唐得緩多久,才能將這三四萬人的虧空給補回來呀。”
“尤其是涼州與幷州這兩地,在這幾年的戰爭中,一直都是他們衝在最前面。”
“如此下去,怕是再過幾年,咱們大唐北方的兒郎,就都要死光了呀。”
聽聞這些人的話,李世民怎能高興?
他直陰沉著一張臉道:“開始時,爾等說要和談,是因為大唐兩線開戰,容易失敗,朕不多說什麼。”
“可現在,乾兒已經滅了高句麗,大唐如今也只剩西突厥這麼一個對手,你們竟還是要和談?”
“朕且問你們,若和談之後,又該如何?”
李世民雖有些喜功,但卻也沒有那麼好戰。
他也希望做個太平皇帝,好好地發展一下國內民生。
可他也知道,若想發展民生的前提,就是外部沒有敵人。
如今,西突厥眼看著在趙有林的治理下,日漸強大。
若不趁現在,大唐全軍上下正士氣如虹將其打殘打傷,那日後大唐西北邊境將再無寧日可言。
這種事情,連三歲孩子都能看得出來,難道他們就看不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