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這世間行業三百六十,不論什麼行業都有工匠。
教書先生叫教書匠,畫畫的叫畫匠,蓋房子的叫泥瓦匠,跟木頭打交道的叫木匠。
或許在尋常人眼裡,工匠不過就是給人幹活做工的。
但那也僅僅是在尋常人看來罷了。
作為一個後世人,李承乾深知工匠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工匠的多少,工匠的手藝高低,都是完全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發展的。
例如秦國為什麼能一統六國?
為什麼秦軍能在戰場上一次次戰勝比自己人多,並且還比自己強大的楚軍?
這其中原因,或許有秦族勇猛,秦人驍勇善戰的緣故。
但究其根本更多的還是在於,秦人能將青銅劍鍛造的比鐵劍還要堅硬。
或許短兵交接時,看不出來武器的強弱。
可一旦戰爭陷入膠著,陷入拉鋸戰的時候,兵器的強弱就立見分曉了。
秦人手持青銅劍,可連續劈砍數人不崩刃不捲刃,無需打磨就能再戰。
可楚人每日作戰後,就要趕緊打磨武器,否則第二日他們手中的劍連敵人的衣甲都砍不破。
而除這些刀劍類的武器之外,還有攻城器械之類的就更不用提了。
秦軍的強大絕非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其中還有許多看不見的內在呢。
而不說秦軍,只說大唐。
大唐最鼎盛的時期是太宗之後,高宗上位前十年這個時期。
這時期大唐的軍隊已經經過了李世民的改革。
從士卒本身的裝備,再到後勤補給都非常完善。
甚至在募兵的時候,都開始對士卒的體制有要求了。
所以這時代的大唐能打的南部諸國哭爹喊娘,能打的西突厥跪地乞降,能打的高句麗連夜搬遷,更能打的天下萬邦來朝。
而說到底,這一切還是因為工匠。
所以呢,李承乾對工匠的培養和選拔都是極為精細的。
並且他早在先前就知道李世民會跟自己玩這一手,所以這地方就是專門為李世民造的。
他的目的無二,就是想讓李世民看見這些新式兵器,看見對軍旅進行改革的重要性。
只有這樣,李世民才不用虛度那二三十年的時光,在晚年時才看清楚這一切。
而就是李承乾這一個舉動,也確實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自打見過乾字營並且進過軍械營後。
李世民就開始著手進行軍事改革以及兵器創新。